【书香★心得】《曾国藩传》读后感-8846威尼斯

【书香★心得】《曾国藩传》读后感-8846威尼斯

日期:2023-11-28 作者: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所读张宏杰编著的《曾国藩传》,采用独特的叙事视角,没有简单的罗列历史的事实,没有太多观点的陈述,更多的是从心理的变化,尤其是看待问题的思考方式入手,展现出一个普通人成圣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曾国藩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智商平平,连考了七次科举,才考中秀才,科举考试的艰难塑造了他愈挫愈奋的性格。智商平平如何,“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家世一般又如何,带领湘军收复安庆,大胜金陵。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令世人叹为观止。

尚拙有恒。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的人生哲学是“尚拙”,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他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不玩心眼。他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仗”,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不就是建立在最简单的“1”、“0”两个数字的二进制基础之上么?他的这种做事方式正如“重剑无锋”,表面上看起来迟钝,实际上锋利。就好比郭靖的降龙十八掌,表面上简单笨拙,实际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披靡。

严于律己。曾国藩一生养成了诸多自律的好习惯,也摒弃了很多坏毛病。他保持每日读十页经书和十页史书的习惯,持续增长自己的学识。入翰林后,他给自己立下十二条军规,归纳后就是写日记、早起、静坐、读书不二、谨言、保身、记笔记、做文章、练字。以圣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检查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糗事、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曾国藩还将自己写的日记给亲友们看,让他们监督自己、写上批语。一直到去世那天都没有把功课放下,都没有对自己放松要求。

善于反思。第六次科举考试落榜,被学台“悬牌批责”,他的考卷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这次“悬牌批责”深深的刺激了曾国藩。回家之后,就开始坐在书房里反思自己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后,找出失败的原因。在道光十三年,再次踏上科举之路。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曾国藩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后,在老家蛰居两年,不断反思自我,最终大彻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结硬寨、打呆仗”战胜了军事宿敌太平天国。

坚韧不拔。他历经七次科举之痛,从一个官场的愣头青做到了两江总督,从被剃头的长沙之辱到带领湘军大获全胜。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身陷绝境。在一次次的困境中,他那面对逆境直冲云霄的韧劲让我心情激荡。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正如曾国藩受兵痞欺辱甚至差点被杀害时,他没有选择反抗,而是把挫辱生生吞下,成为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养料。这也铸就了他在浙江的“大悔大悟”,把湘军带到顶峰的辉煌。“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绝响。”生命的常态,永远不只有那浅浅的涟漪,还有涌动的暗流,潜在的礁石,曾国藩在官途多厄的情况下仍能砥砺前行,于逆境中独自品尝困苦,将其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绽放生命力。

曾国藩的一生,以精卫自许,尽心竭力,延长清王朝的寿命;呕心沥血,更新清王朝的精神;殚精竭虑,脱换清王朝的胎骨。蹉跎一生,垂暮之年,猛然发现自己一生的奋斗最后竟然如拔刀斫水,并不能丝毫影响水之东流。可在行动中,所散出的辉光,照亮了沉寂的一角,他是晚清中最熠熠生辉的明星。历史早已走过,时间未曾停滞。曾国藩的“勤、诚、悔、拙”都是我们学习的瑰宝。最后我想送给智商平平的自己书中的一句话“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江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