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心得】探寻“古色”足迹 感悟人生之道-8846威尼斯

【书香★心得】探寻“古色”足迹 感悟人生之道-8846威尼斯

——读《六安民间故事全书(金安卷)》有感
日期:2023-05-05 作者: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常提“五色金安”,其一为“古色”;提起“古色”,当首推皋陶。一直以来,对皋陶的认知仅限于“上古四圣”、“司法鼻祖”,着实有些汗颜。近日,选读了《六安民间故事全书(金安卷)》部分篇目,算是填补了这个“盲区”。

皋陶,相传生于公元前2220年,卒年106岁,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姓名记载的法官,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构建了我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皋陶强调“法治”与“德政”相结合,成为后世儒家、法家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皋陶逝后,大禹念及功德,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六安境内),葬之于六,尊为“六安国”和“偃国”始祖;公元743年,唐玄宗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篇目中,印象最深的章节是“诛鲧荐禹”和“明刑弼教”。

先说说“诛鲧荐禹”。都知道大禹治水,“鲧”是禹的父亲,专长于建筑和治水,富有才学却刚愎自用,以至犯下滔天巨祸:治水中重“堵”轻“疏”,不听劝诫,造成九仞之堤多处溃坝,吞噬生灵无数。鲧的罪责,按典当诛;然,帝尧及一众官员念其旧功、意欲保之,唯皋陶坚持正法典刑。鲧伏法后,皋陶又力排众议,两荐其子大禹:一是推荐治水。皋陶了解大禹的能力、品行,知其擅长山川与河道治理,遂向帝尧推荐其为“崇伯”,并让自己的儿子伯益担任助手。二是推荐帝位。帝舜末期,为禅让一事反复斟酌,曾打算将帝位禅让给德高望重的皋陶,皋陶认为,大禹公而忘私,在治理洪水、开疆拓土等重要领域功勋卓著,是帝位的不二人选,遂向帝舜推荐大禹,并在其继位后倾力辅佐。代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启发有二:

一是用客观公正的视角,看待周边人情世故。传说中的“诛鲧”也好、“荐禹”也罢,或铁面无私、不近人情,或胸怀坦荡、天下为公,总结一下,不过“公平公正公义”。你我皆非圣贤,做不到绝对与完美,我的理解:客观公正对待身边的人、看待周边的事,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二是用平和从容的心态,应对人生悲喜沉浮。传说中的皋陶,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面临人生中的重大抉择,也有内心的争斗、思想的考量。作为一众凡人,很难逃离世俗二字,遇人遇事,过于偏执、抑或阿q 精神,皆不可取,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平常心,尤为重要:面对机遇、追求不强求,面对挫折、正视不直视;能做到,就挺好。

再聊聊“明刑弼教”。“明刑”,即明五刑,是皋陶在帝尧时期创制,分别是:劓、刵、椓、黥和大辟。“弼教”,即“弼五教”,是皋陶在帝舜时期创制,分别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五刑对应的是“法治”,五教对应的是“德政”,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终于实现天下大治。结合工作实际,也有两点启发: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思维。五刑和五教,都是皋陶根据国家治理需要,创新编纂而成。二十大报告中,“创新”是高频词汇,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对创新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区委“作风能力提升年”五个专项行动是创新做法,要真正贯彻落实好,离不开每个个体在实际岗位中的不断创新。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情怀。五刑的制定,皋陶以重惩戒、宽待民为原则;五教的目的,就是教化人民。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更是排名前三的高频词,我们的党,始终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无论身处哪个部门、哪个岗位,谋思路、想问题、干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二十大报告的一句原文作为结语,愿你我共勉: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罗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