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年第六号)-8846威尼斯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年第六号)-8846威尼斯

日期:2022-02-14 作者: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金安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三次会议

 

9月23日上午,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三次会议,会期半天,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德云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士银,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杜继坤,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德云、沈荟,副主任汪峰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卫生院建设、旅游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区本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区法院“执转破”工作情况报告及人大相关调研报告;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审议通过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新一届乡级人大代表名额的决定(草案)。会议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并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

最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士银结合会议议程提出三点意见:一要认真落实好常委会审议意见;二要认真办理好代表议案建议;三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到会33人,因事请假5人,实际出席会议28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张克梅,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宣红兵,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方宏,区法院院长史新富,区检察院检察长杨敬勋,区政府办,区委编办,区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卫健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同志,施桥镇、双河镇、孙岗镇、三里桥街道人大(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同志共35人列席了会议。

 

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士银

2021年9月23日

 

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卫生院建设、旅游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2020年区本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区法院关于“执转破”工作情况报告和区人大相关调研报告,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下面,结合会议议程,讲三点意见:

一、要认真落实好常委会审议意见

一要扎实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结合金安实际,研究出台各项配套制度措施,解决好新型经营主体“小、散、弱”等突出问题。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培育示范龙头企业,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二要不断夯实中心卫生院建设。要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统筹领导,切实发挥中心卫生院区域性医疗服务次中心作用。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推进发热门诊建设,补齐防疫短板。要充实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三要切实抓好各类国有资产管理。要继续深化改革,把区属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要持续优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举措,不断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四要不断完善“执转破”工作机制。区法院要分析总结现阶段“执转破”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各方诉求和意见,不断优化改进工作举措,确保“执转破”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二、要认真办理好代表议案建议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是反映人民呼声、为人民履职的重要途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有力,有效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但是仍然还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精准把握代表意图,拿出切实可行措施,抓重点、攻难点,以实际办理效果让代表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本次会议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希望新任命的同志在新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清正廉洁,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金安区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及建议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丁德武

 

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推进我区农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重要论述精神,围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这个关键点,紧紧抓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的契机,着力解决“谁种地 ”“种好地”这两个突出问题,依托项目带动,大力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收”“综合性农事服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发展壮大强大,服务领域逐步拓宽,推动了全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壮大。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化服务组织情况。截止目前,全区拥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55个,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5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个,社会化服务企业4个,农业社会服务专业户89个,其他服务组织7个,共有从业人员919人。涌现出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的横塘岗乡黄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开展飞防服务、业务拓展到全国各地的安徽天钥公司、大丰数字农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020年全区共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38万亩次,其中:耕地作业38万亩次,机插秧作业4万亩次,病虫害防护作业58万亩次,收获作业38万亩次,共实现作业收入0.66亿元。

(二)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认真组织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区成立以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组,要求乡镇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工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通力配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办、主体参与、上下贯通、合力托管”的工作机制。此外,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培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建设综合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高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参训比例,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50人。

二是明确工作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重点,引导分散农户接受农业服务组织提供的生产托管服务,有效解决土地闲置抛荒、粗放经营等问题,破解小农户“不愿种地”“种不好地”“种了不划算”等难题,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2020年底,全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150多个,服务粮食作物面积约138万亩次,服务小农户近5.8万户次,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横塘岗乡黄墩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村集体‘统’的作用,推进全产业链托管服务”案例名列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秀典型推介案例,黄墩村集体经济组织单位服务模式同时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24个典型案例之一,在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的同时,有效发挥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托管服务四化”建设,建立张店、翁墩、木厂三个乡镇农事服务中心的智能管理平台,并依托数字化监测手段对社会化服务作业进行监管。同时,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制定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土地托管的规模、农户对土地托管服务需求等情况制定了规范合同文本。

三是认真落实项目,辐射带动社会化服务发展。2019年以来,我区连续三年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坚持“服务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质量有保证、成果有监管”要求,辐射带动小农户发展生产,促进社会化服务自身发展。一是突出服务粮食生产。坚持把推进粮食生产作为托管服务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项目资金主要投向粮食产业,生产托管服务补贴全部用于水稻生产。二是突出薄弱环节。根据我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重点补贴机插秧、无人机飞防、烘干等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作业环节逐步退出补贴范围。2020年,我区将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低茬收割和深耕等四环节纳入项目补贴范围,2021年,重点支持水稻机插秧和烘干服务作业。三是突出服务小农户。小农户缺劳力、缺机械,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不愿种、种不了地现象较为突出,为此我区把服务带动小农户作为项目实施重点。2019年全区共服务小农户1.6万余户,落实中央项目资金70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服务小农户农业生产托管关键和薄弱环节。2020年采取差异化补贴方式,服务小农户补助标准增加14元/亩,进一步促进服务小农户的积极性。通过三年项目实施,承接过项目的服务组织从20家增加至33家,并辐射带动100余家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小农户从1.6万余户增加至5.8万余户,服务作业面积从2019年的60.9万亩次,增加至2020年的138万亩次,特别是今年重点扶持的机插秧服务作业,增加了2倍多作业面积,有效破解“小农户”实现“大生产”的难题,逐步发展壮大了服务组织、健全完善了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四是积极探索,构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一是推进综合服务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的目标要求,探索建立区域性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开展农业生产机械化全程托管、半托管或菜单式作业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整合优化服务资源,使之成为区域内的农业服务“大超市”。截止目前全区已经创建13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00余台套,年综合服务能力70万亩次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通过项目引导农机具加装作业监控系统,并纳入平台管理,实行对农业机械作业生产调度、远程监控、应急服务等功能,推进了智慧农业发展。三是发挥政策叠加效益。把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与其他农业补贴,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服务发展。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解决了有农机用的问题,通过社会化服务解决用好农机效益问题。针对粮食收获季节连阴雨问题,近年来,重点加大对粮食烘干机械的扶持力度,粮食烘干机的保有量达到284台,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粮食烘干作业社会化服务,全区粮食生产机械化烘干率已经上升到40%,每年减少粮食损失30万斤以上。

(三)取得成效。一是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对接。通过推动实施社会化服务项目,一方面促使承担项目的服务组织主动为小农户开展提供优质优惠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吸引更多的小农户主动对接服务组织,接受高质量社会化服务。通过将分散小农户零散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服务,改变了过去种植品种不一,田间管理差异大,“家家地不多,户户各干各”的经营状况,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推进了生产流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衔接。二是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使参与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有了稳定的作业收益,规范了作业流程,提升了服务组织的实力,2019年我区共遴选20个服务组织参加社会化服务作业,平均每个服务组织通过服务项目实现作业收入超过30万元。2020年,参与项目的服务组织增加至33个,全区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组织达155个,服务组织增加30%以上。三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了良种良法推广,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设施利用率。实施统一的农资供应和专业化防治服务,施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控制肥料和农药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粮食品质。同时,小农户脱离土地的束缚后,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打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据测算,实施农业托管服务后,可以为农户亩均节本近100元,亩均增加约150元的收益。四是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我区原来短期效益不明显的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等关键和薄弱环节纳入重点补贴环节,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从而有效的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水稻育秧的服务组织和育秧面积逐年增加,机插秧服务作业的由去年的4万亩,提升到今年的8万亩以上。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托管水平较低。从服务层次看,全区农业服务主体中提供植保、机耕、收割等一般性服务的比重偏高,而真正能够通过社会化服务引领农户种植优质品种并进入高端产品市场的服务比重总体偏低。从服务内容看,围绕深耕深松、工厂化育插秧、烘干仓储等关键环节开展的托管服务数量仍然偏少,围绕秸秆还田等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短板环节开展的服务还不多。另外,从服务模式看,服务也以单项作业环节托管服务为主,真正全程托管服务比重较小。

二是农户接受程度不高。部分农户对托管服务存有疑虑,不愿意接受托管服务,认为流转更加便捷,且省心、放心,收益有保障;农户土地未流转出的,多是零散不宜机械化耕种的田地,或是年龄偏大,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户,经营自家土地,也不需要托管服务。特别是南部乡镇,山多、林密、地不平,多数田地地势起伏大、坡度高、交通不便,机械化服务作业难以有效施展,机插秧、无人机飞防等服务作业成本高、费用高,加之现在“一把撒”的懒人庄稼越来越流行,农户不愿意增加额外费用,更愿意简单的撒播。

三是服务主体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区服务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呈现小而散的现状,自有资金较少,存在融资能力弱等问题,拓展规模服务能力有限。全程托管模式要求服务组织提供“耕、种、防、收、烘干、销售”等全程服务,这就要求服务组织拥有大量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比如烘干需要建设烘干房、购买烘干设备,都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资源。此外,服务作业季节性较强,多数时间农机具闲置,利用率不高,对服务组织来说负担较重,发展困难。部分服务组织因就业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很难留住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匮乏现象突出。同时,社会化服务组织限于自身知识能力,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不够,制约了服务组织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发挥其统一经营功能。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各类生产经营服务,发挥其服务成员、引领农民对接市场的纽带作用。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发挥其服务带动作用。支持农垦、农机、农资、种子等涉农企业延伸涉农服务产业链发展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发展,发挥其服务模式成熟、服务机制灵活、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

二是开展区域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心建设。围绕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以规模适度、服务半径适宜、方便农户和农业生产为原则,进一步推进区域性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在前期创建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基础上,组织开展“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提升行动”,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等各环节“菜单式”托管服务。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导向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因地制宜,以需求为导向,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作业环节需求,发展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托管模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推动生产托管服务逐步从粮油等大宗作物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等领域推进;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提高农产品烘干、保鲜、仓储、冷链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生产托管在相关产业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覆盖面。

四是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服务标准建设,积极引导有关单位和服务组织、行业协会等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服务组织动态监测,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建设,严格按照名录库建设的要求,强化对服务组织的监管,建立服务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和托管服务主体名录管理制度,对于纳入名录管理、服务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组织,予以重点扶持。加强服务价格指导,坚持服务价格由市场确定原则的同时,建立作业服务价格调查机制,引导服务组织合理确定各作业服务环节价格。加强服务合同监管,全面推行农业农村部制订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和《农业生产服务标准指引》,加强对合同签订指导与管理,积极发挥合同监管在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合同签订指导与管理,积极发挥合同监管在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是着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装备水平 。支持服务主体推广机械化育秧、水稻机插、深翻深松、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高效植保、收获后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技术,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区域性服务主体开展农机维修以及农机库房建设,积极推进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 。加强农业信息化装备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应用农机作业检测、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共享,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全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区人大农工委主任  桑朝发

 

主任、副主任、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八月下旬由沈荟副主任带队,农工委组织开展了全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新趋势。截止去年底我区拥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55个,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5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个,社会化服务企业4个,农业生产社会服务专业户89个,其他相关组织7个,共有从业人员919人。

横塘岗乡黄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安徽天钥公司,大丰数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业务拓宽到全国多个省份,且效益较好。

2020年全区共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36万亩次,其中,耕地作业38万亩次,机插秧作业2万亩次,病虫害防护作业58万亩次,收获作业38万亩次,实现作业收入0.66亿元。

二、主要成效

1、注重政策引导

区政府学习贯彻中央对“三农”工作指导精神。认真组织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及时组织兑现相关政策,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乡镇全程参与,部门通力配合。

2、确立工作重点

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重点,引导分散农户接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托管服务,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破解小农户“不愿种地”、“种不好地”的难题,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3、抓好补贴落实

一是突出服务粮食生产,坚持把推进粮食生产作为托管服务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项目资金主要投向粮食生产,生产托管服务补贴全部用于水稻种殖。二是突出薄弱环节,重点补贴机插秧、无人机飞防等新型技术引进,将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低茬收割和深耕纳入项目补贴范围。

4、突出服务小农户

2019年全区共服务小农户5千余户,落实项目资金700万元。2020年采取差异化补贴方式,服务小农户补助标准增至14元/亩。通过三年项目实施,承接项目服务组织从20家增加至30家,并辐射带动30余家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从服务小农户5600余户,增加至12000余户,服务面积从40.9万亩增至86.3万亩。

5、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良种良法推广和实现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设施利用率。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中统一采购、肥料、农药的合理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了粮食品质,同时,小农户脱离土地的束缚后,安心外出务工,实现了打工和土地“双份收入”。(根据农业部门初步测算、农户亩均节约成本140元,亩均增加收入200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我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社会化组织少,且小而散,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二是托管服务水平不高,农户接受程度有限,生产服务设施投入不足,智慧农业还没有形成;三是人才短缺,后劲明显不足。

四、工作建议

1、注重示范引导

我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处于初始阶段,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的相关政策,积极宣传、引导,把现有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和龙头企业,作为示范试点来培育,使其发展既符合上级政策要求,又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以点带动,逐步推开。

2、做好分类指导

一是围绕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以规模适度,服务半径适宜,方便农户和农业生产为原则,进一步推进区域性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支持农垦、农机、农资、种子等涉农企业延伸服务产业链。

三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推动生产服务,从粮油生产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推进。

四是支持农业生产化服务主体推广机械化育秧、水稻机插,深翻深松、秸杆综合利用,机械化高效保植、烘干等全程机械技术,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加强农业信息化装备建设。

3、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指导

要继续发挥农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区级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指导、分类实施、提供新技术的引进、引领,要充分吸收外地好的做法,结合我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抓好落实。

要注重加强区、乡两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农业技术人员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需求。

 

金安区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情况汇报

区卫健委工会主任    君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标准化建设情况

我区共有六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其中:张店镇中心卫生院已完成迁址新建,投入资金2100万元,征地27亩,新建建筑面积6484平方米,较原院区增加3734平方米业务用房;孙岗镇中心卫生院已完成迁址新建主体工程,投入资金3400万元,征地21亩,新建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较原院区增加7600平方米业务用房;东河口镇卫生院现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其中2000平方米为危房,现已废弃),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区政府拟投入资金3990万元,征地23.3亩,拟新建建筑面积9309平方米;双河镇中心卫生院现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近一半为危房,区政府拟投入资金3200万元,拟征地30亩,拟新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木厂镇中心卫生院现建筑面积4645平方米,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区政府拟投入资金3600万元,拟征地42.6亩,拟新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三十铺镇中心卫生院现占地15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综合楼建于2005,因区政府拟在三十铺镇设立市四院(东院区),因此三十铺镇中心卫生院暂未考虑迁址新建事项。目前,东河口、双河、木厂三家中心卫生院已进行可研编制、规划设计,正在履行新建前相关手续办理。

(二)人才队伍情况

我区6家中心卫生院共核定编制394人,现有职工 348人,空编46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301人,行管工勤人员 47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正高1人、副高38人、中级职称72人、初级职称190人。

(三)医疗开展情况

我区所有中心卫生院均具备彩超、dr、全自动生化仪等检查设备,张店镇中心卫生院拥有ct,三十铺镇、双河镇两家中心卫生院具有胃镜检查。能顺利开展常规一类、二类和部分三类手术,如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等,2020年6家中心卫生院共开展一类手术2520例,二类手术588例,三类手术8例。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绘就蓝图,坚持统筹规划。区政府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项目规划建设领导组,并出台了《金安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方案》,按照“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的原则,将全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列入“十四五”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分年度推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升级改造,最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床位500张、新建或改、扩建业务用房6万平方米,更新医疗设备200余台的建设目标,让全区群众能够共享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拓宽渠道,坚持系统整合。按照“向上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部门统筹一点”的思路,系统整合上级项目资金、财政预算资金、卫健系统内部结余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向上争取一点。有针对性组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地方专项债项目和老区转移支付项目等资金。财政补助一点。从区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综合预算补助中,每年统筹1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根据财政预算情况,建立增长机制。部门统筹一点。区卫健委每年从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余资金中,统筹600万元,集中专项用于当年度开展建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由建设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预留的发展资金,用于相关建设。

三是量入为出,坚持滚动发展。在推进过程中,本着既不增加政府债务、也不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的原则,坚持“尊重实际、统一规划、分批建设、滚动发展、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步有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张店镇中心卫生院迁址新建,新增建筑面积6484平方米;孙岗镇中心卫生院迁址新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现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将新增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东河口镇中心卫生院、双河镇中心卫生院和木厂镇中心卫生院也均已完成可研编制、规划选址和前期设计等工作,预计均可在2022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累计将新增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

三、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区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主要依托于地方专项债项目和老区转移支付项目,占比仅为50%,剩余资金均须从统筹资金和自身结余资金中支出,资金压力较大。

二是医疗收入骤减。因疫情影响,上半年全区基层医疗机构预计收入将减少1000万元;同时,由于院感防控等工作成本的增加和医保制度改革的因素相互叠加,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运转极其困难,个别卫生院已到了“入不敷出”困境,已无结余资金用于自身发展建设。

三是布局建设受限。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要求所有乡镇卫生院均须设立发热诊室,且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但由于我区中心卫生院大多建设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场地狭小,人员聚集严重,通风不畅,无法改造和建设符合要求的发热诊室、预检分诊点以及核酸采样室。同时,由于前期规划、土地、消防等建设流程相对复杂,导致乡镇卫生院建设周期长,无法快速适应当前形势。

四是业务人员紧缺。乡镇卫生院承担了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多项任务,工作量大,大多数职工均是身兼多职,不分昼夜,加班加点,长期的高速紧张工作,造成了医务人员身心均处于“临界点”,带来了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

五是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区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仅配备了彩超、dr、全自动生化仪等最基本的检查设备。由于国产ct(单价近200万元)、腹腔镜(单价近70万元)等设备价格较高,我区仅有张店镇中心卫生院配备国产ct一台、椿树镇卫生院配备腹腔镜一台,导致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发展水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资金投入。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规范化的发热门诊、发热留观室势在必行,我们将上报区政府统筹安排资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同时,将发热门诊、发热留观室正常运转费用支出纳入2022年区级财政预算。并积极向财政争取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购置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每年由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购置核酸快检、ct、腹腔镜等医疗设备。

2、加快建设速度。我们将积极对接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加快规划、土地、消防等一系列审批速度,倒排工期,使东河口镇、双河镇、木厂镇三所中心卫生院能够尽快开工建设,早日投入使用。

3、优化人才引进渠道。按照医改相关政策,建立灵活的招聘机制,特殊人才特殊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对于乡镇卫生院紧缺型岗位,建议实行校园招聘等方式,直接免试考核入编。同时,按照当地农村卫生机构的规模等级和服务人口,放开基层职称晋升限制,不搞“一刀切”,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统筹使用、内部调剂,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

4、建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我区分级诊疗制度虽然起动较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还存在一定问题,下一步由区卫健委和区医保局建立谈判机制,推进区域紧密型医共体 城市紧密型医联体 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特别是加大对中心卫生院医保政策倾斜,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等疾病实施日间病房,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

 

关于全区中心卫生院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邬效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监督计划安排,9月3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荟带领调研组一行7人,先后督查迁址新建、原址扩建的张店、孙岗、双河三所中心卫生院。下午3点,在区政府三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更加充分发挥中心卫生院前哨作用”主题座谈会,区人大调研组成员,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以及区直14个工作部门和单位参加会议并作汇报交流发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卫生事业发展,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稳步推进6家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基层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防疫、健康服务基础,充分发挥中心卫生院区域性医疗服务次中心作用,基本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新格局。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医院“零感染”目标,全力落实医院感染“零容忍”要求,全面打响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全力以赴,以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坚守岗位,昼夜加班,承担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急难险重的任务,牢牢筑起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底线,为全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出突出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哨点作用。
    不断加快中心卫生院建设步伐。全区现有三十铺、张店、孙岗、东河口、双河、木厂6家中心卫生院,分布较为合理。核定编制394人,现有348人,尚空编46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正高1人、副高38人、中级职称72人、初级职称190人。十三五以来,区政府统筹资金,加大投入,统一规划,迁址新建2所,拟原址扩建4所,先后征地158.9亩,投入资金16290万元,加大基础设施改善,美化院容院貌环境,扩大医院业务用房18643平方,升级提升医院医疗检查设备,能顺利开展常规一类、二类和部分三类手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启动区级医院“千医下乡”工程,为乡镇卫生院开展“造血式帮扶”,强化医共体牵头医院责任,选派骨干到区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较好地提升了中心卫生院医疗技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新冠疫情防控哨点作用。强化预检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为筑牢新冠肺炎“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第一道防线,6家中心卫生院均在控制人流出入口处设置了预检分诊点,发现可疑立即上报,并进行闭环管理,引导上述症状者到发热门诊就诊。遵循“三区双通道”要求,6家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发热诊室、留观室和核酸采样点。与此同时,积极发挥监督协管作用,配合监督所对区域内各村卫生室预检分诊,医护个人防护,医疗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辖区重点公共场所,重点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存在问题

全区6家中心卫生院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设备不足,专业技术力量匮乏,医疗水平不高,特色专科不强,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医院的转型发展,又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疫情冲击6家中心卫生院业务普遍下降10—20%,上半年全区医疗机构直接损失达1000万元,导致各医院自身生存发展后劲不足,从业医务人员待遇下降幅度较大。

二是设施不规范,疫情防控能力有限,不利于常态化形势下持久作战。6家中心卫生院虽然都设置了预检分诊点,发热诊室,留观室和核酸采样点,但均为平板房临时搭建,条件简陋,防护设施不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标准,如何统筹解决势在必然。

三是医疗专业人才紧缺,病人无序就医仍是突出矛盾。6家中心卫生院不仅缺少学科骨干,而且专业医务人员人手不足,难以承担目前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基层医务人员责任压力大,工作负担重,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17年,市级医保统筹后,全区分级诊疗措施难以落实,病人无序就医进一步恶化。仅2021年上半年,全区区域内就诊41.34%,远低于80%以上的比例,大量病人外流,既加重病人医药费用负担,又造成医保资金严重流失,更不利基层医疗机构的未来发展。

三、工作建议

加强“哨点”规范建设,尽快补齐防疫短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尽快推进发热门诊、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落实到位,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久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加大投入,多措并举,确保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区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切实担负起办医职责,进一步推进医保制度完善,加大财政投入预算和资金整合力度,保障疫情防控正常运转费用支出,尽快为中心卫生院购置核酸快检设备。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实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特殊人才、紧缺型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学习、交流互动,继续实施好“千医下乡”工程,保障好医务工作者待遇。同时,加强基层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提高特色诊疗服务能力,提高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水平。

 

关于全区旅游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

区交通局局长  朱明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区旅游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十三五”以来,金安区按照“提升国省道、打通内循环、改造县乡网、实现畅安美”的建设思路,持续推进公路交通基础项目建设,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以来,金安区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先后实施了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和扩面延伸工程,推进道路管养体制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着力构建“畅、洁、舒、安、美”的交通出行环境。截止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4577公里,公路网密度275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道路通行率和公交车通达率达100%。年完成客运量13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085万人公里,货运量980万吨,货运周转量42500万吨公里。

二、主要做法

金安区结合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谋思路、求发展,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不断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拓展“交通 旅游”模式,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突出亮点,打造“旅游特色路”。“十三五”以来,全区牢牢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新改建一批旅游公路,分别是南部山区旅游西环线、华五路、椿大路、柽但路、洞天湖大道、打山渡槽-将军山渡槽、g105毛坦厂段、毛坦厂-东石笋公路、二黄路、s330等,基本实现了通往4a景区二级路目标,旅游环线初步形成,打通了内外交通瓶颈,打造了精品旅游线路。六东路毛坦厂至东石笋段、椿祝路被评定为省级品质示范路,西环线风景廊道品质示范路工程正在全力打造。区直相关部门和公路沿线乡镇密切配合,积极巩固建设成果,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注重凸显地方特色,逐步打造成全区名副其实的旅游观光路、产业发展路、群众致富路,打响“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品牌,推动交旅融合发展。

(二)完善路网,构建“旅游循环圈”。为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金安区强化“交通 旅游”的融合发展,着力改造建设一批乡村旅游路、资源路。“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3.5亿元,新建公路总里程3377.1公里(不含市本级项目),其中,国道7公里、省道33.2公里、县乡道318.9公里,村道3018.1公里,危桥改造86座;实施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18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60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组组通3.5米以上硬化路的目标,自然村庄道路硬化率100%。农村路网结构功能日趋完善,旅游环线不断织密,实现了“由点到面、有线到网、有通到畅”的蝶变。

(三)便民惠民,开通“旅游公交车”。全面建成全域公交网络体系,推进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内农班车全部退出经营权,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全区开通城区至乡镇、乡镇至建制村公交班线59条,投入新能源城乡公交车260台,营运线路总里程1318.26公里,全部实行“一元票价”,全区行政村公交通行率达100%。全区新建6个城乡公交枢纽站、8个乡镇公交首末站、1个客运综合服务站、94个农村公交候车亭、1500个农村公交招呼站建设。全区初步形成以城区公交为主体、乡镇公交为骨架、镇村公交为末梢的连通城镇、覆盖行政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的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农村公交配套设施更加完备,公交运营及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优化,农民群众实现“出门走上水泥路,抬脚迈上公交车”的梦想,制约农村客运发展的瓶颈得到有效解决,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取得实效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改善,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村村通公交,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先行保障,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交通运输 ”效应。

一是“交通运输 扶贫”。通过实施畅通工程,拉动建成了美丽乡村点68个,促进打造了南部山区旅游经济带、中部江淮分水岭经济带、北部沿淠生态经济带等功能区,带动发展了客货运输和商贸流通。依托市邮政快递中心和235个邮乐购网点,农民可以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推销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二是“交通运输 产业”。通过建设产业路,带动南部山区茶业、江淮分水岭桃业、木兰示范园区农业的发展,催生木南示范园、九棵松生态园、晶鑫葡萄园、龙熙庄园等一批精品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三级物流网络建设,促进了全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交通运输 旅游”。新建改建旅游公路70公里,全区3a以上景区全部通三级公路。通过改造建设一批贫困乡村旅游路、资源路,将散落在群山中的山岳、温泉、漂流、采摘、农家乐等精品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环线,带动了“九十里山水画廊”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交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循环圈,实现了与周边区县、高速公路、国省道的无缝对接,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四、“十四五”交旅融合发展目标任务

围绕快进慢游、环线串景、配套服务等谋划项目,以九十里山水画廊为主心轴,将旅游西环线、g105、华五路、椿大路、将打路、s330等构建一个内部旅游环线,串点成面,逐年推进一批项目落地,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提升金安全域旅游的影响力。

一是突出重点。依托金安通用机场探索开发低空观光游览,配合省、市做好重点工程推进,重点抓好沿江高铁(上海-重庆-成都,从六安北过)、沪康铁路(上海-陕西安康,从六安北过)、合新六城际铁路(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北)、宣商高速、g312快速路改造、g237金舒大道、金裕大道东延等。

二是谋划项目。谋划推进一批旅游路建设,推进s240迎宾大道南端至毛坦厂段公路建设工程、大华山至大裂谷公路、昭庆寺至洪山石窟公路、南部山区旅游西环线风景道提升、s240六毛路路面改善工程等。

三是配套服务。建立一批游客集散中心,协调开通旅游直达线路公交,完善自驾车营地、山地自行车道、驿站、观景台、旅游标识系统等。

以上是我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交通运输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资金投入地方配套压力大;受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制约,部分项目实施受阻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以克服,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发展,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铺筑“幸福路”,架设“连心桥”。

 

2020年度金安区本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区财政局副局长  高乾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不含金融)国有资产。2020年度,纳入国有资产统计范围企业3家,分别是: 六安市金安区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安徽六安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六安天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总额361.73亿元,同比增长33.01%;负债总额165.42亿元,同比增长25.51%;所有者权益196.31亿元,同比增长40.07%;资产负债率45.73%,同比减少2.73个百分点;企业负责人年平均薪酬25.71万元。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2020年度,纳入国有金融资产统计范围企业1家,为六安市金安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总额4.36亿元,同比增长4.41%;负债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25.71%;所有者权益3.33亿元,同比下降0.82%;资产负债率23.62%,同比增加4.01个百分点;企业负责人年平均薪酬28万元。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包含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截至2020年底,纳入我区资产统计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共209个,资产总额74.93亿元,较上年增长3.61%;负债总额24.44亿元,较上年增长4.46%;净资产总额50.49亿元,较上年增长3.21%。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23.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1.36%;事业单位国有资产51.43亿元,占资产总额68.64%。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一是土地资源。截止2020年底,全区土地总面积166855.0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1752.3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620.4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783.07公顷、工矿用地2593.68公顷、住宅用地12180.83公顷。二是森林资源。2020年底,全区森林面积42758公顷,其中有林地40331公顷,森林覆盖率35.6%,森林蓄积量248.87万立方米。三是矿产资源。截止2020年底,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类3种,分别是粘土、地热、矿泉水。截止2020年底,全区砂场共有13个,每年限采河道砂石582万吨,产值5.82亿元。四是水资源。截止2020年底,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6.6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为4.33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101.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为47.71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2020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区国资部门克服年初疫情肆虐、年中洪涝成灾的重大影响,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有企业管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工作,积极提升国有资产配置和运行效率,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较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

(一)多措并举,提升国有企业发展实力。壮大国企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提升区平台公司实力。重新调整区城投公司、北城公司等区级投融资平台公司出资人、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将区本级投融资平台公司打造成一个规模化、规范化、多元化的集团性控股公司——安徽金安投资控股集团,同时,持续注入公租房、安置房、经营性门面房等资产账面价值达1.81亿元;成功注资南湖公园、木南干渠、吉宝公园等717亩林权资产评估作价5亿元;评估入账我区龙潭河、金杯塘、朱砂冲等三座水库水域使用权。通过包装、打造,金安投资集团公司注册资本达20.11亿元,资产规模达312亿元,外部主体信用评级由aa-晋级至aa,打通了直接融资渠道,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了融资能力。新城公司将山北水库、大坝水库、未来城市公园以及经营性房屋、标准化厂房等15亿元的资产评估入账,资产规模达140.15亿元,有效降低了资产负债率。2020年,城投公司公开出租出售资产8.45万平方米,出租出售合同价253.43万元,当年收取租金106.5万元;新城公司全年收取租金230万元。截止目前,区内aa级主体信用评级公司达到2家。二是加强风险管控。督促公司调整了议事决策制度,建立了“三重一大”等事项支委会审批前置制度,确立了党组织在集团公司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修订了公司考勤、绩效考核、工程巡查等方面制度;出台《金安区区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对区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违反规定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处理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区担保公司制订了《公司风险管理办法》《公司风险评审委员会制度》《公司担保业务操作规程》《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风险控制制度,通过定期召开风险评审委员会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采用“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与银行、省担保集团共同分担风险。

(二)统筹谋划,激发国有企业内在动力。紧抓市场转型发展,促进国企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国企市场转型发展。市场化转型贯穿于平台公司全年工作的全过程。区城投公司通过股权划转、直接投资、资产收购、联合投资等方式,先后谋划5个股权收购类项目,3个投资类项目,2个合资经营类项目。2020年8月18日,成功签约对华章公司的投资协议;11月11日与中石化六安分公司签订成品油销售投资框架协议。区新城公司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稳步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武警部队置换地块土方平整工程。二是发挥国企支持区域发展。区城投公司、新城公司利用资源、资产优势,累计归集资金112.74亿元,重点投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础教育、道路交通、医疗健康、水利设施、园区建设等领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区各项事业发展。通过设立基金、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我区悠然蓝溪、天地精华、安徽维麦重工等多家重点企业和园区招商引资企业建设与发展;通过直接担保、反担保等措施为九棵松等企业增信,提高其融资能力;利用丰富的资本市场资源,牵头开展银企对接会,为我区中小企业融资“牵线搭桥”。疫情期间,为支持个体经营户的发展,发挥国有资产的社会属性作用,共减免租金165.92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共减免101.45万元,国有企业共减免64.47万元。

(三)规范管理,增大机关单位责任压力。全面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行政事业性资产有序有效。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设立资产管理岗位,明确管理责任,落实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对全区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的资产进行排查,对闲置校园校舍在移交、登记、维护、处置、收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整改单位和整改措施。出台了《金安区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为进一步盘活全区教育资源存量,加强对中小学闲置校舍的综合使用和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强化过程监督。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监管。严格审核资产配置申请,严禁超标准配置资产,真正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按照规定权限履行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报批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处置资产,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评估、拍卖,公开透明、接受监督,资产收益全额上缴财政。三是落实监督检查。分期分批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并实施问责问效。2020年,全区仍有约7万平方米的资产游离于系统监管外,仍有2988万元的资产账实不相符。

(四)齐抓共管,促进资源管理形成合力。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国土规划和资源管理。2020年,初步完成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构想。编制完成我区规划布局调整方案及落图方案共4个,涉及34个地块,面积166.94公顷。发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前置作用,对33个项目进行了规划预审,总规模156.49公顷;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和耕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619公顷,占区域国土总面积8%。做好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上级下达我区任务指标为69326.67公顷(103.9915万亩),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9367.80公顷(104.05万亩)。开展补充耕地项目实地核查,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159个储备补充耕地复核认定工作。大力推进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项目。2020年,区政府下达增减挂钩任务3000亩,已实施完工3694亩,超额完成任务。完成2237亩补充耕地项目指标,涉及东桥镇、孙岗镇、张店镇等11个乡镇。年度上报增减挂钩项目7个批次,拆旧规模3082亩,归还周转指标2794亩;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1个批次,拆旧规模60亩,归还周转指标58亩。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水补水”制度,量质管控全面加强。三是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2020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5917亩,封山育林70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40000亩。2020年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编制了金安区开发区编制水资源规划论证报告书。完成了第二批节水载体建设,其中建设节水型企业2家,建设节水型公共机构(单位)9家。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完成了大华山、毛岭河、古埂和石笋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完成中央投资393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68平方公里,大华山、毛岭河、古埂竣工,石笋河小流域完工验收,治理后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群众满意度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

2020年,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当前,企业国有资产还存在经营质效不高、管理权属交叉,国企转型发展基础较弱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区属国有企业产业布局较为单一,大多数企业重投资,轻运营,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不相匹配,自我造血功能有待提高;二是资产权属不完整。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尚未完全脱钩,资产资金闲置空挂;从机关事业单位划转的部分资产由于无产权证书无法进行过户变更,确权难度较大,国有资产资本的属性作用难以发挥;三是企业转型发展困难。债务负担过重,资金流严重不足,可融资项目不多,企业转型发展较难。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执行会计制度不规范。一是思想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未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不匹配、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等现象。二是财务记账有待规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资产核算科目转换不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规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主要是资源资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矛盾,一是资源保护面临较大压力。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优质补充耕地资源日渐枯竭,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闲置和低效用地依然存在,闲置土地处置难度大,盘活存量任务艰巨。二是违法违规用地管控难。从南京局例行督察情况和历年卫片执法检查情况来看,有的项目无视用地红线、屡踩红线,造成管控难度较大。三是森林资源管护意识不强。 非法使用林地和违规采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四是节水意识还需加强。农村灌溉用水管理不严、不细,存在浪费现象;生态水运行缺乏系统管理,水行政执法管理工作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增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一是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资平台。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按照我区改革分解的6个方面28项任务,一条一条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着力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持续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按照分类施策、稳妥推进、规范有效的要求,推进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清理脱钩,加大低效劣质企业的出清力度,将单一同质化企业归并划转,纳入区国资统一管理,着力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效率和水平。三是持续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加强国资监管能力建设,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针对对外担保、内控等国资重点监管领域出台制度,加强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化建设。加大突出问题整改,建立整改“四项清单”,实现问题“销号清零”。加大日常资产监管,实现日常监管“系统 跟踪”全流程、全覆盖。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围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一是夯实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基础。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用、使用”管理体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体意识,倒逼各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对资产管理政策及各项内部制度的执行力度,规范从入口到出口的全周期资产管理行为,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完善资产账务核算体系。进一步摸清家底,定期高质量开展资产清理核查,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重点加强对各单位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等资产的清查登记和账务处理的检查力度。

(三)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围绕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坚持把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推动全区自然资源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切实履行我区的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大城镇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力度,推动建设用地减量化或零增长,促进新增建设不占或尽量少占耕地。二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引领。从土地利用规划向国土空间规划转变,加快规划融合,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空间管控方式。继续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占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开辟新的资金来源。三是进一步强化资源监管工作。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全面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继续开展自然资源督查工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涉土、涉林、涉水等违法犯罪,及时查处各类案件。

 

关于区五届人大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

区政府办主任    正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区五届人大次会议议案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议案建议办理情况

    区五届人大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们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三大主题,提出了不少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对此,区政府高度重视,一年来,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和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政府系统承办的78件议案建议均办理答复完毕,办复率100%

    (一)重点议案落实情况

    1.关于聚焦乡村振兴 推动产业升级 建设美丽乡村的议案。区政府充分吸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把乡村振兴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聚力推动。一是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特色产业“138 n”工程,着力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成功创建了皖西白鹅省级“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县区和金安脆桃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商食品、九棵松、东桥皖西白鹅和欣沃园艺4个主体入选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二是聚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六安市金安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2)》,大力扶持壮大村级经济发展,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自主发展经济,并给予政策支持。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制定了金安区《关于村民委员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务分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通过开展村级财务分设工作,释放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培育认定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制定了《金安区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工作方案》,大力选拔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扶持带头人发展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已基本实现每乡镇3-5名乡镇级带头人,每村3名以上村级带头人的目标,为村级经济发展培育了更多致富带头人和行业领路人。五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我区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延伸农业体验功能,九十里山水画廊区域已建成九月生态园、晶鑫葡萄园、亿盛农业园等近10家现代农业生态园,开发了九十里山水画廊桑葚干、黄桃干等特色旅游商品,建成九十里山水画廊直播基地和扶贫消费点,开展线上直播销售,疏通产品销售渠道。

    2.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建议

    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先行先试了我区乡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方案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为统揽,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工作。明确区城管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农村公共设施的指导、督查、考核工作。二明确职责,协调配合。由区城管局牵头,统一制定乡镇公管站各项工作制度,统一确定管理范围,统一规范基础资料;发改、农业农村、水利、交通、教育、卫健、民政、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制定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乡镇履行属地管理职责。统筹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对辖区环境卫生和乡镇所属公共设施进行直接管理和维护协调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驻地企业,落实运营企业管护责任。村级发挥指导监督作用。指导、帮助和督促村级组织,落实“村村通”道路、村级文化广场、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三理顺机制、充实人员。依托现有乡镇规划建设办(城管执法中队),从规划建设办抽调人员,配齐专门队伍,配强公管站站长,把机构做实。将公管站急需的专业人员,列入2022年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为各乡镇补充1-2名规划建设类专业技术人员。四加大投入,强化考核。加大投入力度,多措并举,解决管护经费。将公共设施维护经费纳入区乡两级财政预算,同时乡镇整合区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下拨的维护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村级组织利用集体经济收入,解决部分管护资金。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健全考核制度,强化工作考评,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镇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2021年6月7日,区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工作站运转的情况汇报,会议明确要求,由区委编办牵头,会同区直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方案,由城管局具体负责实施,切实提高我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

    (二)建议办理情况

    1.代表们所提建议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42件,占53.85%

    如《关于乡村教育资源亟待整合的建议》,2021年我区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扩大“集中办学”面,进一步加强乡村教育资源整合力度。2021年春学期,7个乡镇实际“撤并”学校18所,分流学生119人至附近学校就读,分流教师108人,每年节约区财政投入1105.47万元,项目绩效评价得分96.66分。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2021年上半年,我区共延伸227路等公交线路4条,新增班线5条,惠及5个建制村群众,增设站点86个。同时,开通三十铺—金桥、双河-山南等县域公交3条,满足两地群众出行需求。

    关于南屏路排污口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议》,20215月,我区召开南屏路沿线雨污混接整治工作部署会,在区住建、城管、望城街道、社区、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已将南屏路排污口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关于将城中村卫生保洁纳入政府环卫工作的建议》,目前,我区已将所有城中村卫生保洁纳入政府环卫工作范围,由中标企业龙马公司负责城中村内的卫生保洁工作。

    2.代表们所提建议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32件,占41.03%许多承办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解决建议所提问题。如区教育局、区交通局、水利局、卫健委等单位,对能列入工程建设计划的优先列入,能解决的优先解决。

    如《关于做好六安港口物流园和马头镇国家粮油储备物流中心综合规划的建议》马头粮油储备物流中心和六安港口物流园纳入我区“十四五”规划中,规划依托马头粮油储备物流中心和六安港口物流园,建设六安港工贸集聚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开展元大道南北延马头至舒城万佛湖大道项目(含s325s242,均为一级路)、马头境内s325与寿县s242接线项目、六安港中心作业区、淠淮航道等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谋划电力改造提升项目,在集聚区附近建设电网,实施金安-霍邱-颖上天然气支线项目,增强马头镇能源供应能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谋划建设提水站、提灌站,三元河河流综合治理项目,提升水安全保障能

    《关于加大本土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我区已安排432余名干部包联企业和项目745个,今年累计走访企业(项目)2000余户次,收集企业诉求942件,办结823件,办结率为87.4%;已帮助151家企业办理融资业务3.79亿元;开展政银担业务3.25亿元,其中税融通业务0.45亿元牵头开展新增担保项目审定工作,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防控担保风险。上半年共召开审定会3次,为16家企业新增担保贷款1.12亿元充分发挥金安创新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金安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为区内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目前两支基金已投资金总额2.34亿元。今年以来,我区已设立安徽金安产业引导基金、安徽金安国元农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本土企业发展。

    《关于建立沿淠湾区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议》,已将淠东和城北乡公益性公墓纳入木厂镇公益性公墓,木厂镇公益性公墓规划为区域性公益性公墓,覆盖木厂镇、淠东乡、城北乡。该公墓占地170亩,净用地150亩,建设墓穴14600个,能够满足木厂、淠东乡和城北乡三个乡镇20年基本需求。目前选址已确定,用地指标落实后即将开工建设。

    关于支持二黄路与金裕大道贯通的建议》,该项目已列入区交通“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全长约8.8公里,全线拟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度9米。

    3.代表们所提建议因政策限制、政策变化或管理权限等因素不能解决的4件,占5.13%

        《关于建设椿树现代产业园园区道路的建议》和《关于要求落实农村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的建议》,因市本级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编制规划期间各乡镇暂不进行概念性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暂无法实施;《关于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九里沟社区“城中村”改造的建议》,九里沟社区位于主城区范围内,属市级管辖区域,其征迁计划由市政府制定和下达,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2021年市政府批准的本级投资计划中,未包含九里沟社区征迁项目暂无法实施;《关于改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建议》,目前,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由国家统一规定,不可随意更改,我区将改进相关检查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责任、归口交办。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区五届人大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和区政协五届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金政秘〔202113),并于330日召开交办会专题部署,分解任务。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78件代表议案及建议交由34家主(协)办单位进行办理。

     (二)规范程序、提高质量。在建议的分类、交办、督促、答复等各个环节规范办理流程,把办理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房产中心等单位专门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见面会,通过“请进来”方式当面征求意见,共商解决办法。区财政局采取“走出去”的办理方式实地调研,现场交换意见,商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各单位对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对因条件限制一时无法解决的讲明原因,对超出区政府职权范围的解释说明清楚,提高办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三)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亲自督促办理,要求区政府办跟踪督查,抓好落实。5月底,按照办理时间节点要求,提醒协办单位加快协办进度。6月初,印发《关于加快办理区级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的通知》,对办复缓慢单位及时提醒督促,同时仔细梳理各单位复文,对不符合答复标准或答复不规范的退回重办,要求办理单位进行“回头看”,对答复后办理工作有新进展、新变化的,及时与代表沟通。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举措

    总体来看,2021年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少数单位责任没有落实落细,存在工作前紧后松和重答复轻落实等现象,对一些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问题,跟踪落实不够,对一些需要请示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请示汇报不够积极主动。个别部门答复避重就轻,答复内容过于简单空泛,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强沟通,改进方法,提高办理实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办理好每件议案建议,不断提高办理质量。

     

    关于“执转破”工作的报告

    区法院副院长    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区法院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执行转破产工作的开展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区法院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区政府、区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破解执行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积极探索推进执行转破产工作,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执行转破产(以下简称“执转破”)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通过“执转破”机制启动破产程序,审查企业的经营状况,可倒逼企业履行到期债务,或者有序清退“僵尸企业”,释放产能。区法院自2018年正式启动“执转破”工作以来,共立案登记执行移送破产审查案件6件,裁定受理6件,涉及债权总额27.8亿元。经审理,裁定进入破产清算5家,破产重整1家,累计安置职工476人,清偿职工债权1767.6万元,盘活破产资产5.8亿元,释放厂房、土地等不动产资源40.2万平方米,有效化解债务2.1亿元(包括金融债权8100万元)。总体而言,“执转破”工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案件比重大。从我院立案受理的情况来看,“执转破”案件2018年3件,2020年2件,2021年1件,分别占当年受理破产案件的50%、100%、33%,可见,“执转破”已然成为启动破产程序的主要渠道。

(二)审理周期长。执转破”企业多数管理不善,负债高、资产少,案件审理中涉及职工、股东、债权债务等各方利益交织,法律关系复杂,破产衍生诉讼多,导致办案周期较长,一般短期内很难审结。

(三)办案效果好。以安徽蓝翔节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债务人的“执转破”案件,涉及执行案件87件,标的总额1.4亿元。破产过程中,区法院在市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破产重整,引入外部投资,最终成功救活企业,目前,该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预计年产值将达10亿元,可实现利税2亿元。

在推动“执转破”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优化内部程序衔接,放大叠加效应。“执转破”工作涉及执行、立案、审判等多个环节,法律程序反向运行、衔接难度大,区法院以此为突破,通过规范移送程序,细化移送标准,畅通了执行转入破产程序渠道。具体办案时,注重执行局与民事审判庭的协调配合,坚持把功夫做在破产程序前,积极运用执行查控手段全面掌握债务人财产情况,通过网络拍卖平台进行资产处置。同时,探索继续使用执行方法和手段,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企业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纳入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二)加强府院联动协调,汇集工作合力。破产案件往往涉及产业调整、职工安置、社会稳定以及工商、税务、社保等诸多行政部门,案件的妥善处理需要法院、政府协调配合、合力推进。重大“执转破”案件审理中,区法院积极向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汇报、沟通破产工作,及时通报办案进度和关键节点,遇到需要协调的重大问题,则通过召开“院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形成了“法院主导司法程序,党委牵头风险防控,政府配合协调事务”的重大破产案件联动工作格局,解决了破产案件中许多单靠法院解决不了的现实难题。

(三)强化对管理人监管,督促高效履职。管理人是破产程序的主要推动者和破产事务的具体执行者,管理人的履职质量直接影响破产审判工作的成效,关系破产企业的命运与未来发展。在破产案件推进过程中,区法院坚决扭住管理人这一关键,选择管理人时严格审查资质,在相应等级的管理人中采取评分审查方式确定。抓紧抓实对破产管理人的履职监督,不断强化对案件重点流程监管,对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债权确认、资产处置等重要节点、重要事务加强审查,对管理人提交的请示及时作出裁决。落实院庭长监管职责,加快审结相关破产衍生诉讼案件。

二、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破产审判专业化不高。审理“执转破”案件,需要法官专业化素养和专业化团队,目前,我院破产案件主要依赖审判经验丰富的民事法官轮流审理,没有设立专门的破产审判庭。此外,法官在审理破产案件的同时还要审理其他的大量民商事案件,而且破产案件审理周期长、难度大,又未建立科学的破产案件考核办法,因此,法官在现有审判质效考核体系下的办案意愿普遍不高。

(二)院府联动仍有待加强。只有充分发挥院府联动机制的作用,才能化解破产进程中的难点和堵点。目前,我院“执转破”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得到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还不够,院府联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常态化、制度化,仍然存在联而不动的现象,如我院2018年受理的安徽凯鸿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至今进展缓慢,与未建立有效的院府联动机制有一定关系。

(三)配套保障机制不完善。首先是维稳保障机制不健全,职工债权虽然是清偿的第一顺位,但是一旦企业无产可破、或重整期间无法正常生产,则职工只能被迫离职,社会保障不到位,破产程序同样无推进;其次,缺乏针对破产企业的税务调整和优惠政策,破产重整时,由于税收债权的属性,既不能债转股,又不能打折清偿,且相较于普通债权其清偿顺位又较高,导致重整成本居高不下,影响重整进度。

三、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区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全力开展“执转破”工作,及时推进“僵尸企业”出清,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破产案件的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法院、社会等多方深度合作、支持,共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进一步加强府院联动机制。根据破产审判工作的现实需求,建议建立常态化的破产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导”工作机制,不断丰富成员单位,细化明确成员单位职责。针对企业破产增长的态势,尽快研究制定处置“僵尸企业”的工作方案,对破产重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对不动产转移、股权变更、企业注销等登记、办证事项,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不再将历史欠税缴纳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前置条件,所欠土地税由税务机关给予减免,对于因原企业登记手续不健全导致买方无法办理登记手续的,由相关部门最低或免予处罚后直接补办。鼓励新企业吸纳原有职工等,为推动破产审判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机制。首先,设立破产案件维稳援助专项资金库,资不低债的企业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是大势所趋,也是常态,往往很多企业在破产时已无产可破,这就需要政府设立专项“破产维稳资金”,用以解决无产可破企业的职工保障、社会稳定等事项;其次,建立破产审判预重整机制,破产审判的初衷是为了挽救企业,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要让企业破产的危机真正得以解决,应该防范解决在前,而不是等到企业真正濒临破产时再启动相关程序。建议由政府主导,组合相关的职能部门,整合专门人才,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债务企业预重整工作机制。企业预重整机制的建立也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指标评比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制定落实我区破产企业预重整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建议政府部门牵头主导,法院参与,尽快推动。

(三)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执转破”案件审判队伍的专业性建设,合理计算破产案件的工作量,优化审判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相关执行人员、审判人员、破产管理人的破产理论知识及实务的培训,准确把握“执转破”工作的启动程序、移送条件、审查要求、审判要点和资产处置。强化对破产专门法律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先进地区法院之间的交流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升法官的业务能力水平。完善破产管理人履职监管,健全竞争性选择管理人机制,建立动态增补和淘汰的管理人制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执转破”工作是服务供给侧改革,保障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区法院将以此次报告作为工作的新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审议意见,固强补弱,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美丽金安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关于区法院“执转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监司工委主任  王世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9月上旬由马德云副主任带队,常委会监司工委成员、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专题调研区法院“执转破”工作情况。实地察看了区法院张店法庭,走访了破产企业蓝翔玻璃,并组织区检察院、公安分局、经信局、司法局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破产管理人和相关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在充分了解情况、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1、基本情况。

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制度(以下简称“执转破”制度)是指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符合破产条件,通过一定的程序及时将企业移送破产审判部门审查,以启动破产程序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法律制度。实践证明,企业法人丧失清偿能力时,单凭传统的审判执行方式难以满足各方主体的权利诉求,更难以修复业已中断的经济链条,而“执转破”制度是司法工作机制的重大创新,也是破解执行难的重要举措。

据区法院数据,2012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执转破”案件21件。自2018年正式启动“执转破”程序开始,经执行转入破产程序的破产清算案件共6件,涉及债权总额27.8亿元,其中2018年3件、2020年2件、2021年1件。在6件“执转破”案件中,5件是由市中院审查后下发民事裁定书指定金安区法院审理,1件是建议由申请人通过自诉方式申请立案审理。

2、主要成效。

一是围绕大局重服务。针对营商环境的优化,重视执行部门与破产审判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运用执行查控手段掌握破产财产情况,通过破产网拍平台进行资产处置。同时,采取纳入失信名单、罚款和拘留等措施,促使相关责任人员履行法定义务。通过破产重整,盘活资产。蓝翔节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破产重整,更名为冠盛大蓝玻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重上正轨,取得了良好效益。

二是立足职能促和谐。对具备破产条件的执行案件及时转入破产程序,注重提升办案质效,充分发挥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各自的功能、作用和优势,使得债权人得到更公平、更全面的受偿,为“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探索有效解决途径。注意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及破产管理人对“执转破”案件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摸及预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狠抓队伍强基础。加强“执转破”案件审判理论知识以及实务培训,注重对破产管理人的业务指导和监管,确保“执转破”工作顺利开展。既锻炼了队伍,又积累了经验,为维护司法公正夯实了基础。

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执转破”案件难度大。执行转破产程序后,涉及的破产法律关系复杂、程序繁琐,因此案件存在矛盾多、处理难。加之基层法院受理“执转破”案件需要逐级向上级院报批,花在指定报批程序上的时间往往较多,导致“执转破”案件审理周期长,甚至形成“转不了、破不掉”等问题。目前6起“执转破”案件审理至今未能结案。同时,“无产可破”的情况比较多,也使大部分债权人受偿可能性渺茫,加之费时费力,致使很多当事人不愿申请破产。

2.“执转破”工作联动乏力目前“执转破”案件少,政府与法院联系沟通少,重视不够。对于破产程序中涉及的土地和房产等需要资产变现,以及职工安置、税款核收、注销登记甚至突发事件防范等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事项,会因缺乏常态化联动机制,直接影响案件办理的效率和效果。  

3、“执转破”工作保障不足。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关于“执转破”工作的规定存在较多空白。一是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于“执转破”在程序上如何衔接的规定较为原则。“执转破”衔接不畅的问题普遍存在。二是破产管理人的条件和资质还不明确。对破产管理人的指定和报酬费用的规定还很模糊,如何保障“无产可破”情形下破产管理人报酬以及劳动成本支出难以操作。

三、推进“执转破”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履职尽责,提质增效。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宣传破产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切实增强社会各界对“执转破”工作的认同感。在办理具体执行案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好释明工作,强化司法引导作用,推动破产申请主体多样化,及时转入破产程序。二是提高工作效率。从全局的高度进行工作谋划,优化程序衔接,创新工作模式,力减当事人讼累。在“执转破”衔接过程中,根据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加强部门配合、配强工作人员,切实解决案件“久拖不决、久审不结”问题。

2.强化联动,凝聚合力。一是加强府院联动。“执转破”案件中有许多单靠法院解决不了的现实问题。只有加强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衔接,才能顺利完成企业破产的善后工作。因此,争取党委和政府对“执转破”工作支持,推动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府院联动机制,切实解决好破产企业土地处置、税务及工商登记注销等问题。二是加强司法联动。法院应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等政法机关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运用刑事手段打击恶意逃债行为的职能、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配合的检察监督职能,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人员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能,形成坚强的司法合力。

3.创新举措,完善保障。一是在案件审理上创新。针对“执转破”相关程序和制度不健全,规范“执转破”衔接,注重保持“执转破”案件审判队伍的稳定性,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力促办案质效提升。二是在管理人指定上创新。引入竞争机制,择优指定破产管理人。规范对破产管理人的指导和监督,切实提高破产管理人的素质能力。三是在经费保障上创新。建立破产资金保障制度,针对因无产可破的破产启动困难情形,保障无财产或财产不足以支付管理人报酬的破产案件管理人劳动成本支出,同时结合破产案件的复杂程度以及管理人在案件中的实际工作量情况,对管理人报酬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对“执转破”工作长远健康发展。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重新确定全区乡级新一届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名额的决定

2021年9月23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十二条有关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规定,现决定重新确定全区各乡镇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如下:

桥 镇

71

头 镇

69

厂 镇

72

毛坦厂镇

57

河 镇

74

三十铺镇

84

岗 镇

83

墩 乡

64

横塘岗乡

61

店 镇

78

先生店乡

62

店 乡

66

椿 树 镇

70

北 乡

67

东河口镇

80

桥 镇

83

东 乡

74

 

 

 

关于重新确定金安区各乡镇新一届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有关情况的说明

区人大人选工委副主任  徐国辉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10月17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其中第十二条第<四>款修改为“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五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原选举法规定乡级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据此,依据金安区各乡镇现人口总数重新计算确定了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金安区17个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名额总计为1108名,现名额总计为1215名,共增加了107名。

特此说明

 

 

金安区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

2021年9月23日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人员名单

2021年9月23日金安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任命:

 振为金安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夏宝明为金安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免去:

 振的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苗的金安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职务。

 

决定任命:

 正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周先满为金安区民政局局长;

朱明望为金安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丁德武为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旭为金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决定免去:

黄定荣的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职务;

丁德武的金安区民政局局长职务;

秦永国的金安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职务;

 琦的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职务;

凤维生的金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职务。

 

任命:

吴玉锋为金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庭〉庭长;

祝万浩为金安区人民法院三十铺法庭庭长;

王慧芳为金安区人民法院木厂法庭庭长。

免去:

 明的金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庭〉庭长职务;

吴玉锋的金安区人民法院木厂法庭庭长职务;

祝万浩的金安区人民法院三十铺法庭副庭长职务;

王慧芳的金安区人民法院木厂法庭副庭长职务。

 

任命:

陈婷婷为金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免去:

魏志强的金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次会议出、列席人员名单

 

一、出席人员(共28人)

 任:张士银(女)

副主任:杜继坤   李坦军   马德云    沈  荟(女)  汪  峰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大成

王世斌

吴光纯(女)

朱卫东

刘学军

邬效丛

宋自山

刘振忠

李本贵

李应安

吴康文

林国彬

 

 

邵有常

侯晓健(女)

周世仓

赵本根

赵永坤

桑朝发

 

满少华

 

 

 

二、请假人员:(5人)

 员:  茜(女)张迎年(女)夏礼得  燕(女)鲍远志

  1. 列席人员(共37人)

    宣红兵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张克梅        区政府副区长

史新富        区法院院长

          区法院院长

杨敬勋       区检察院检察长

 宏        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副主任

          区政府办主任

许立锋        区委编办主任

 民        区发改委副主任

高乾俊        区财政局副局长

 勇        区人社局副局长

汪奉椿        区自然资源局工会主任

袁义成        区住建局工会主任

魏治安        区交通局副局长

丁德武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唐绪伟        区文旅局副局长

 君        区卫健委工会主任

倪仁传        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吴玉德        区生态环境分局工会主任

季星原        双河镇人大主席

黄彦江        孙岗镇人大主席

卢新江        施桥镇人大主席

陈宗美        三里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飞        区人大代表

 霞(女)  区人大代表

江兆存        区人大代表

刘国敏        区人大代表

汪小燕(女)  区人大代表

 骏        区人大代表

韩自强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副主任

徐国辉        区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副主任

叶明兴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

 振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亚男(女)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职副主任

高君洁(女)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

胡云业(女)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