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年第三号)-8846威尼斯
金安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
5月18日上午,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会期半天,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德云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士银,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杜继坤,副主任李坦军、汪峰出席会议。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全民健身工作和防洪减灾能力建设情况报告以及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调研报告。会议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并举行了宣誓仪式。
最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士银结合会议议程对有关工作提出了要求。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到会33人,因事请假5人,实际出席会议28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荣维聪,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姜祥龙,区法院院长史新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阮兰,区政府办、水利局、应急局、体育局、城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双河镇、先生店乡、东市街道人大(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同志共20人列席了会议。
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士银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本次常委会安排了集中学习,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应急管理、全民健身、防洪减灾能力建设等三个方面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相关调研报告,依法进行了人事辞任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下面,结合会议议程,讲几点意见: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任务重、责任大。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夯实主体责任,压实监管职责,为金安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要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和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提高保障能力,不断适应和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物资需要。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理念。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既是全民共同期待,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解决全民健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高质量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把更多的体育资源用在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上,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体育服务。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增强全局观念,共同促进全民健身工作开展。
防洪减灾一直是金安人民关心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近年来,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淠河和丰乐河金安段均得到有效治理,我区防洪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希望职能部门切实增强防洪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高度警觉,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深入排查各类风险隐患,扎实做好防范应对。要继续加强基础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扎实开展河流治理,合理配置防洪设施布局,提升洪涝灾害抵御能力。要强化宣传教育,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洪减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本次会议决定黄媛媛同志为金安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黄媛媛是一位有朝气、有锐气,有干劲、有拼劲的好同志,相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黄媛媛同志一定能率领区政府一班人,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全心全意谋发展,为金安发展续写更多的精彩篇章。
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区应急局局长 刘 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就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形势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强化“红线意识”,筑牢“底线思维”,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服务指导与安全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推行“一线工作法”,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夯实安全基础,强化措施落实,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区政府分别于2016、2017、2019、2020年被市评为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但今年以来,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凸显严峻,截至目前,已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分别是“2021·l·17”双河镇九十铺农民集中建房项目其他伤害事故,“2021·3·18”棒树镇污水管网项目坍塌事故、“2021·4·25”马头镇晶鑫葡萄园棚触电事故)、另外,“2021·1·20”先生店乡境内的安微绿科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厂房,发生一起死亡一人事故,经调查组认定为意外安全事故,尚待市安委会批复。这4起事故都是发生在在建项目施工领域,暴露出我区在建项目施工领域在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监管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方面尚存缺失。我们将认真分析研判,举一反三,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安全监管,抓细抓实抓学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全力以处抓防范、控事故、保安全。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责任体系,应急管理基础不断夯实
区政府高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贯彻,区政府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工作部署会,区安委会每年召开4次以上成员会议及其扩大会议,每年开展不低于4次全区性综合督查。每年年初,区政府与22个乡镇街(园区管委)以及区直重点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基本实现安全责任全覆盖。2020年修订了《金安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出台了《金安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推行“一线工作法”,制定《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办法》和《安全生产处罚简易程序》。建立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月例会制度,通过月调度、月通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二)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风险隐患有效整治
建筑施工方面: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全区房建工程和大型起重设备开展重点检查,共检查项目33个,查出问题隐患5大类580个,区住建局均已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当前处于复查验收阶段,据初步统计,已有60%的问题隐患已达到整改要求。
工矿商贸方面:区应急局从正视安全生产三项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以行政执法为监管成效突破口,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85家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上报安全隐患1532条,应急系统累计开展执法检查338次,检查企业290次,发现一般隐患792条。重大安全隐患1条,开展事前处罚累计29件,处罚罚款15.98万元。
消防工作方面:督促各企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已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200余份,印发《关于加强弱势群体居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提示》,推动乡镇街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了2批次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责任人、管理人,对不放心场所进行约谈提醒和消防安全培训。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一批”执法措施,共检查712家,发现火灾隐患198处,整改火灾隐患183处,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21份,查封7家,三停3家,罚款149830元。
交通运输方面:突出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特点,围绕“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对象开展监管工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健全重点车辆整治长效机制,依法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当前阶段成效明显。
校园安全方面:我区组织开展了“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年”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坚持立查立改,交办督办,经教育部门复查,问题隐患均已整改闭环。
工业园区方面:金开区深刻吸取莱依德产业园内连续失火教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厂中厂安全问题集中整治,目前已查出问题隐患81条,已责令相关方限期整改到位。城北乡邀请电视合现场参加执法检查,并曝光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283条,关停取缔6家非法企业,同时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开展四送一服安全指导服务,已完成31家企业一对一指导服务。
农民自备船整治方面:结合农民自备船专项整治,开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非法载客,不持证作业等行为,已开展联勤执法5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10人次,没收“三无”船只2艘,对相关违法人员罚款6.5万元。
特种设备方面:通过严格执法、重拳出击,2021年第一季度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出动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人员132人次,巡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1家,发现一般隐患34处,立案查处7起,共处罚金额16万元。
(三)坚持防救结合,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抓实防汛工作。①及时调整和充实防指成员单位,明确了区领导防汛联系乡镇街及责任分工,落实了部门分工负责制。②分级落实境内主要堤防、中小型水库、城市防洪、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要防汛设施的防汛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③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突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④组织开展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河道行洪三大防洪隐患自查工作,排查防洪风险隐患29个。⑤组织召开了全区防汛抗旱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二是统筹协调,综合防灾减灾。①突出做好冬春季特别是春节和清明节期间的森林防灭火工作,强化火灾扑救准备。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全区2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梳理排查。三是提前谋划,充实救灾保障。①组织开展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②核报下拨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逐级开展灾情管理人员培训。③加强与区人武部、消防救援大队以及区有关企业社会救援队伍等应急力量的沟通联系。④加强物资储备和管理,提前与有关厂商和大型超市签订购买协议,健全救灾物资协同保障、应急采购和紧意调拨配送体系。四是强化应急值守,组织开展演练。①严格落实国家法定节假日领导和防汛抗旱等特殊时期时期在岗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妥善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突发事件。②积极筹办金安区2021年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暨抢险船只操舵手培训。
(四)注重宣传教育,全民安全意识持续增强
一是利用常规方式宣传。依托“5·12”防灾减灾日、安全宣传月、“6·16”安全宣传咨询日等重要节点,通过设置宣传台、印制宣传册、张贴宣传画、开展志愿宣讲团等传统方式,深入开展“五进”活动。二是不断占领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新阵地。协调传媒公司进一步扩大安全生产公益logo投影灯的布置规模,截至目前,全区共架设投影灯1000余台,基本实现城区人员密集场所全覆盖。三是全面推进信息报送工作。制定印发了《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报送月通报制度》,通过月通报、月调度等形式,加大应急系统信息宣传报道力度,实现信息稿件质量数量双提升。四是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分期分批对地方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安全监管人员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规范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鼓励群众举报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近两年来,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人员队在不稳、执法能力不强(特别是城区街道行政体制综合改革后,街道应急所原有的职能划分到几个中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问题;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仍然存在灾情信息报送不及时、应急指挥不顺畅、物资调配不力等问题;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专业救援人员仍然比较紧缺,骨干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培育不足,部分单位教援人员不稳定,乡镇救援队伍主要依靠机关干部和当地群众,参与救援的积极性不高、救援技能缺乏、实战能力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理顺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一是推动乡镇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基层应急所(分局)已完成更名,但人员编制、职能配置、管理体制等核心要素仍保持原状,在自然灾害应对工作中,上级对应体制机制不顺,造成执行难、推动难;基层应急所职责不清且编制紧缺,造成协调难、执行难。2021年,将以此次人大专题调研为契机,尽快完成好基层应急所(分局)的“三定”方案,解决好人员、职责、管理等核心问题,理顺体制机制,构建“大应急”体系。二是进一步明确城区街道应急管理职能,明确应急管理人员编制、职责。三是完善防汛救灾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相关单位在防汛救灾中的职责分工,特别是明确水利部门的“防”和应急部门的“教”职责,做好协作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围绕如何履行“全灾种、大应急”职能,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及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应急管理责任网络,形成全链条的责任体系。五是强化安委会的统筹协调、综合服务、督查督办作用,逐步实行安委会“实体化”办公,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专业优势,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应急管理责任无缝对接。
2.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安全生产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业主责,也是基本盘基本面,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把握以安全促发展大势。明确安全目的是发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手段,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为了发展而安全,而不是为了安全而安全。另一方面要牵住专业化隐患排查治理这个牛鼻子,紧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机遇,趁势而上、顺势而为,盯住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有限空间、粉尘涉爆、铸造、液氨制冷、特种设备、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履行好行业监管、综合监管职责。
3.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是完善“综合防”的机制。适应“全灾种”要求:不断细化职责任务、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专业部门“负责防”,应急部门“综合救”机制,夯实“全灾种、大应急”工作基础,探索出履行“综合救”的有效措施。二是细化“督促防”的措施。落实行业部门防灾责任,需要应急部门发挥好督促指导作用。我们要深入研究督的方法、督的内容、督的成效,这样就能在推动防灾工作落实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三是提升“主导救”的能力。应急部门要加强核心救援能力建设,在微好前端的“综合防”和“督促防”的前提下,优化完善救援力量调度机制,全面履行好“主导救”职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抓好应急平台建设。按照省应急厅《全省市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皖应急发〔2020〕20号)等文件精神,坚持项目带动,提前谋划、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区级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开发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重点做好“1 l n”指挥中心场所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 安全监管 应急调度”,建立“线上”监管与“线下”现场执法协同机制。
5.推行网格化管理。根据各乡镇街(园区)实际,编制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方案,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安全管理网格,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联系点制度,明确网格安全生产责任人,加强安全生产巡查监管。
6.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充实人员力量。通过有计划、分批次的开展事业单位招录或遴选工作,切实解决应急管理任务与力量不匹配、失衡问题;二是提高应急管理部门的政治地位和待遇。针对应急管理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特点,积极推进执法服装的配备,执法人员监察津贴的落实以及畅通好应急系统事业编制人员的提拔晋升渠道。三是加强应急管理队伍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以适应不断提高的应急管理需求,着力打道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竭诚为民、勇于担当的应急干部队伍,锤炼“除患必先、救援最前、应急为民”的应急铁军。
关于金安区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骆 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工委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坦军的率领下,于4月上旬对我区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走访学习了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安区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按机构改革方案,将原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除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转入区卫健委外),区政府办应急管理职责、区公安分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区民政局的水旱灾害救援、区林业局的森林防火职责进行整合,组建成立区应急管理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承担全区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三大职责。目前全局在编人员27人,自聘人员1人,借用人员3人。内设职能股室9个,分别是:办公室、政策法规与综合协调股、综合防灾减灾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股、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股、调查评估和统计股、防汛抗旱股、救灾和物资保障股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股;下设4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危险化学品管理服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及生产救灾服务中心。区应急管理局成立以来,全力打好安全防范攻坚战,强降雨防御突击战,着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得以增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取得实效。在落实监管责任上,先后出台了《金安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和《金安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了《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办法》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规定》,严格落实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在强化行业监管上,运用信息化平台推进线上监管,优化隐患排查月报制度,在线掌握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改进展情况,目前已实现全区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全覆盖,安全生产管控体系初步建立。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贯彻落实区防汛救灾包保责任制,细化岗位责任和任务分工,做好防汛工作安排部署,全面掌握防汛物资储备及抢险队伍落实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区应急响应机制初步形成。成立以来共办理安全生产亡人事故案件9起,下达处罚告知书94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96个,2020年实收罚没款655.9万元。 全区安全生产工作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是机构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一方面是人员划转不到位,林业局划转1人又调走,水利局划转4人又回局,林业、水利等部门物资没有划转。另一方面是职责没有理清,全区应急联动机制不顺畅,部门联动不充分,一定程度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二是体制不够健全。目前,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乡镇应急所与其他站所在统计、核灾、报灾中各自为战,造成数据催要难、口径不统一、数字不准确。三是应急预案亟待完善。目前我区总体应急预案仍停留在2006年的水平,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也需进一步修正。
(二)安全监管和应急基础薄弱。一是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缺乏。例如用于汛期督导的应急指挥车辆、实时观测雨情及汛情的信息终端设备至今没有,预警技术手段落后。二是物资储备调度不力。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数量偏少,例如橡皮艇、冲锋舟、大功率排涝泵等重要防汛物资储备不足。物资储备管理、调度、配送等环节没有建立的有效区域保障机制。三是应急管理人员不足。工作岗位存在留不住人及转岗混岗现象,无法保持队伍应有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各乡镇(街)在机构改革之后虽然设立了应急管理所,但人员力量大部分还是保持原有的状态,且一人承担多项管理职责,应急管理力量相对弱化。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够高,依然面临着风险感知能力不足、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备、隐患排查大数据分析支撑不够、应急资源管理统筹难、应急决策支持跟不上等问题。
(四)应急队伍尚需整合优化。一是应急救援职责分散。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运行管理模式原来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队伍的职能职责相对单一,信息不对称,应急救援合力不够。二是应急救援力量布局不合理。区消防大队只能保证城区及周边乡镇的紧急救援,难以在短时间覆盖全区范围,乡镇政府只有毛坦厂成立专职消防队,跨区域的综合救援队伍相对缺乏。
(五)应急保障经费投入不足。目前预算经费中对应急管理工作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应急指挥中心项目无法开工建设,救援装备老化,特种抢险救灾设备不足,乡镇街一线执法人员按规定应享有的补贴未保障到位。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厘清职责划分。建立健全防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部职能体系,健全部门会商研判制度,明确牵头部门,定期组织风险、形势分析预判,不断完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应急机构建设。建议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应急工作分管领导,足额配备基层应急管理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办事并逐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站标准化建设,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三是健全完善相互衔接的预案体系。及时制定应急预案总体建设规划,修订完善区乡两级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实现各级各类预案有效衔接。
(二)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一是充分保障物质基础。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逐步配备配齐必要的应急装备,储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储备、调度、配送机制,实现就近调配、有效救援。二是有效充实区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区应急管理局定编42人,目前只有27人在岗,内设9个股室多为交叉任职,预案管理和防汛抗旱两个股室无人,致使工作无法开展。目前,各县区应急管理人员均不少于50人,应急工作建设关键在人,建议通过选调、招录的方式,尽快解决人员队伍缺额问题。在充实应急管理队伍力量过程中,要把空编补员与岗位专业要求相匹配,规定未满一定年限不得转岗,切实提升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规划建设,重点做好“1 1 n”指挥中心场所建设,着力破解项目、场地、财力保障等制约因素,学习借鉴浙江省庆元县“十台合一”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经验和做法,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问题处置等多个业务系统的整合,提升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四)进一步凝聚救援合力。首先强化政府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统一主导地位,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协调联动,有效整合本辖区范围的各类应急救援力量,明确各自职责,建立联战机制,形成系统合力,提升抢险救援能力。其次建议推广毛坦厂专职消防队经验,合理布局,选取几个重点乡镇成立专职救援队,作为救援补充力量,有效增强救援覆盖范围。
(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年度预算安排的财政预备费应当优先保障突发事件应对需要。财政部门应统筹安排,将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除了保障合理人员经费外,对应急救援车辆、物资储备、装备购置等方面应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救援力量和救援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附件:1、基层应急管理站标准化建设的“柯桥模式”
2、“十台合一”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庆元模式”
附件1:
基层应急管理站标准化建设的“柯桥模式”
2019年年初,柯桥区确定了柯岩街道、安昌街道为基层应急管理站建设试点单位。按照“有独立营房、有人员编制、有车辆装备、有执法职责、有执勤制度、有保障措施”的“六有”标准,以及“四室四库四中心”的建设框架,全力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现全区各镇街基层应急管理站已全面实现了实体化运作。
一、基层应急管理站标准化建设的“柯桥模式”
1.标准化配备场地。以“四室四库四中心”为标准建设。“四室”指应急值班室、接处警室、档案室、调查室;“四库”指安全生产(消防)救援器材库、防汛防台抗旱器材库、森林防火器材库、救灾物资库,站队合建的应急管理站还应设立消防车库;“四中心”指应急指挥中心(智慧平台)、应急综合体验中心、应急宣传培训中心和训练中心。
2.标准化配置人员。每个基层应急管理站统一配备正式在编行政或事业的专职工作人员2-5名、辅助工作人员8-15名、由镇党委、政府和区应急管理局双重管理。如:柯岩街道应急管理站作为全区第一个试点站,配有正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3名,设正、副站长各1名、专职工作人员共计16名。
3.标准化管理队伍。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每月开展1次应急救援知识业务学习培训,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建立健全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明确值班职责,制定值班工作计划,每日(含节假日)安排至少一名正式在编人员带班值班,值班人数不少于5人。
4.标准化履行职能。按照打造“除患必先、救援最前、应急为民”应急铁军要求,基层应急管理站主要履行安全生产检查及处罚、消防安全检查及处罚、生产安全事故和消防火灾的先期处置、应急预案编写、备案、应急演练(拉练)组织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处置和值班值守等十二项职责。
5.标准化指挥信息。按照“大应急”的要求,有效整合各类监控信息。以镇街“基层治理四平台”为基础,将“应急指挥”、“智慧安监”、“智慧消防”、“防汛管理”和应急联动平台等整合为应急管理智慧平台。应急管理智慧平台是整个应急管理站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急指挥处置、应急信息、防火功能、智慧安全、智慧监管、防汛防台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七个功能模块。
二、基层应急管理站“柯桥模式”的运作特点
柯桥区基层应急管理站标准化建设是按照“除患必先、救援最前、应急为民”为总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管新机制,以“智慧监管 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智慧监管平台的“中枢神经”作用,实现应急管理统一领导、统一权责、高效处置,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的协同性、整体性、专业性。
1.监管执法一体化,实现高效执法。整合消防站、安监站、专职消防队的职能和力量,将安全生产等执法权委托给基层应急管理站。采用人员实地检查与系统“智慧巡查”相结合的“传统 科技”方式,确保“应查尽查”。建立各类风险隐患点“发现、确认、管控、整改、核销”闭环化管理机制,明确隐患主要内容、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形成“责任清单”“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三张清单确保隐患按时整改到位。
2.应急救援一体化,实现快速救援。第一时间发布预警,实时监测、系统采集“智慧消防”“智慧用电”“智慧用水”和“智慧交通”等智能终端监控数据,利用模型及时分析数据并发布非常态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调度指挥,统一管理各类应急资源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充分调动应急管理站、专职消防队、消防救援中队和民间救援队伍等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第一时间合力处置,加强协调联动,全面统筹,形成处置合力,发挥应急救援队伍的最大效能。
3.防灾减灾一体化,实现充分防御。以“图表”形式表现应急预案,把险情隐患点、避灾场所、转移路线、物资储备、抢险队伍、责任人及8846威尼斯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在“一张图”上标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管理站、水利站、派出所、消防救援中队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工作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应急管理站对应急装备和救灾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有效期等进行台账式管理,相关数据输入智慧监管平台进行分析评估、统一调配。
4.宣传教育一体化,实现应急意识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启用应急广播系统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利用全区4500余只高音喇叭推出公益广播宣传专题。定期不定期开展应急管理队伍专题业务培训,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提醒。在全市率先建成以应急为主题设立的综合型、科技型互动体验中心,向辖区内的群众免费全面开放。
附件2:
“十台合一”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庆元模式”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在问题的倒逼下,在对现实的探索中,浙江省庆元县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公安110指挥中心,“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民政96345公共服务中心,情报信息研判中心,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山洪、地质灾害监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防汛防旱、森林防火应急指挥,县乡村(三级)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十个平台合而为一、形成“十台合一、一个中心、三大系统”的组织架构,成为集应急指挥、治安防控、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灾害预警、信息研判于一体的综合化应急指挥平台,通过三个多月的运行成效初显。
一是管理标准化,破解机制滞后难题。面对应急工作重要性、特殊性,确保应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庆元制定各类地方工作规范标准148项,联动制度、考核办法10项,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动态跟踪制和24小时值班制。全局干部统一按照标准化培训,确保应急响应及时、同步、科学。加强效能监督,每月对联动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未按时按要求处置的联动单位予以问责,确保标准化建设落地生根。
二是信息集约化,破解信息孤岛难题。将“公安110”全面升级为“政府110应急号码”,针对应急类,一个号码对外,简化群众诉求渠道,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县的应急平台,其中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组织等人员信息,111个联动单位,73个技术服务团队,25支民间义务救援队伍,2万余人的平安志愿者,24小时受理市民报警、救助、咨询、服务、事务等诉求,确保应急全天候。
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全县330个山洪水位监测点,简易雨量站,简易水位站,地质灾害监测点,实现气象信息、山洪预警、视频监控等信息快速调取。
目前,指挥中心配备100多部应急联动单兵和车载4g视频、多辆多功能专用指挥车、1套集图像监控、通信指挥、计算机网络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辅助系统,接线员在接听热线电话时,可调阅全县重点单位、企业、学校、商场、水库、防洪工程等场所5000多个监控探头,提高应急响应质量。
三是应急联动化,破解指挥不畅难题。应急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警、分类指派、限时处置,联合全县所有机关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团体,集成运用信息网络和通信系统“大数据”,对应急类处置、非应急类服务、网络派单等案件实行三级联动统一指令、权威指挥,打破乡镇、部门界限。横向联动全县各部门,按职责将120多个部门、乡镇(街道)分为一、二、三级联动层级。纵向联动乡镇村企,与200个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构建自上而下三级联动体系。三级联动指挥处置实现了案(事)件受理率、联动出勤率、准点率、反馈率、回访率“五个100%”。
2019年5月30日,应急管理部科信司视频联线浙江,听取该县信息化建设成果,县应急管理局详细汇报了庆元县“十台合一”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得到了应急管理部科信司的高度肯定。
关于金安区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区体育局局长 张 欣
一、基本情况
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排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六安市金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围绕“体育强区”建设,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核心,着力推进全民健身的组织建设、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建设大众化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2020年度全市体育强区考核位居第一。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金安区于2016年制定了《六安市金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2018年制订了《六安市金安区体育运动产业规划》《六安市金安区体育强区实施方案》,在政策上保障全区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加大资金整合和投入的力度,2018年投入资金690万建设基层公共体育基础设施,2016-2020年体彩公益金总数约为359万元,投入全民健身经费280余万元。至2020年底,实现了全区303个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100%全覆盖。
二是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截止2021年,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远超“十三五”规划考核标准。共计安装健身路径421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303个,使身步道7条,建成公共篮球场540块(全区),社会足球场75块(全区),50%乡镇建成“三个一”项目,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有4家省级体育生态公园(安微南山体育生态公园、南湖公园f和g区、金安未来城市景观公园、大别山四季景观城市公园),拥有国家级南山休闲体育特色小镇、省小球训练基地、东部新城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体育场馆。
三是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组织体系。加强体育社团的规范管理,完善协会组织体系,目前全区共有1个体育总会、22个体育社团、4个体育俱乐部,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达100%,完成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据达到千人。晨晚练点和健身站点400余个,基本形成以晨晚练点、健身站点为点,以体育社团组织为线的点线结合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9.21%。
四是打造全民健身赛事品牌。打造富有金安特色的品牌赛事,连续成功举办4届国际网球金安公开赛和3届大别山(金安)国际马拉松赛,2019大别山(金安)国际马拉松荣获中国田径协会颁发的金牌赛事,实现从铜牌赛事到银牌赛事到金牌赛事的三级跳,品牌赛事已成为金安对外交流的窗口和纽带,把“金安体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迎新春长跑、龙舟赛、越野车王争霸赛、省市区足球、篮球、广场舞、乒乓球、羽毛球三级联赛,各类竟技比赛等贯穿全年,覆盖各行业各领城。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数量减少,但线上健身活动得到广泛推广,全年有组织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健身活动达10万人次。2021年,我们在继续举行原有特色体育赛事的基础上,结合“金安九十里山水画廊”建设,我们准备在张店镇、东河口镇、毛坦厂镇、横塘岗乡全力打造“金安九十里山水画廊”(六安·金安)全国自行车公开赛。
五是加强科学健身指导。2020年,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五进”活动,免费将体质监测送进社区、机关、企业、社区、乡镇,为全区1000余名不同年龄段群众进行体质测定和健身指导、利用“金安体育”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提供便捷科学的健身资讯服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全民健身服务内涵。
六是扩大体育产业规模。体育产业的规模和结构呈现出良好态势。截止2020年底,全区体育产业名录库企业达203家,法人单位108家,个体95家,相比2019年增加43家。2020年全年体育彩票总销量2730余万元。以健身体闲、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为主的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健康体闲为目的的群众体育市场消费能力逐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健身场地建设不完善。一是乡镇“三个一”(1个小型室内键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或笼式足球场)建设不足,覆盖率低,因乡镇土地规划、资金配查、后续管理及安全等因素制约,造成我区乡镇“三一个”工程覆盖率仅仅达到50%。二是县区级“五个一”工程(1个小型体育馆、1个小型体育场、1个标准游泳设施、1个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公园)因区级土地规划由市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市区共享等,所以至今没有区属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场(馆)、标准游泳设施,2020年在全市年终考核中位列第六名;三是部分住宅小区建设时没有预留健身器材用地,社区健身场地面积普遍较小,15分钟城市体育健身圈还没有完全形成,农村全民键身广场场地建设不够标准、健身场地缺乏、健身器材配备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
二是体育健身设施管理不到位。现有的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大都是利用体彩公益金建设的,按照规定已捐赠给受赠单位,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和维护责任单位,存在“管理无单位、维护无人员”现象。
三是城乡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一是城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网络和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要优于同地城的农村地区;二是农村的健身场所和设施数量较少而且分布不均;三是全民健身活动在城区举办较多,农村举办活动数量较少、形式不够丰富。
四是全民健身经费投入不够。公共体育健身服务投入还有缺口,人均体育活动经费未能达到中等城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全民健身场地(馆)建设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五是社会力量参与较少。目前,我区全民健身活动多依赖于政府支持,资金来源单一,政府压力大,工作阻力大。一方面,有的企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认识不够,有待提高,没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另一方面有的企业愿意投资,但因体育事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极大减少了他们的积极性。
六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一是社团组织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管理制度还需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目前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远超国家2.3‰标准,但一些地方出现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健身活动的情况。二是有的乡镇街虽然明确了体育工作的兼职人员,但是其职责任务不明晰,体育组织网络还没有真正延伸到最基层,群众体育的开展仍然缺少科学专业的指导。三是受土地指标限制,场地资源不足,公共体育场地覆盖率较低,公共体育功能不齐全,我区仍没有区属的室内健身中心和体育场馆。
三、工作建议
当前,金安区全力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美丽金安,为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下一步我们将依据金安的自然资源、红色资源,以品牌赛事为重点,推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工作齐头并进。
(一)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制定实施《六安市全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引导和规范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二是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规规定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的要求,加快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户外体育设施,完善城市社区“15分件健身圈”,切实解决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利用率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三是建议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专项民生工程,让项目实施更有依据、更有保障。
(二)加强对全民健身场所及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一是进一步强化公共体育设施配建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要明确属地职责,对已投入使用的场地器材进行普查,及时登记造册,纳入乡、村属地资产清单管理。二是要进一步把好安装室外健身器材的关口,强化安装器材的质量,同时要提高智能化水平。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全民健身场所、设施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对一些已经达到了室外健身器材使用寿命需要淘汰的,要督促安装厂家、主体责任方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更换,保证器材使用的安全。四是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准入制度,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安全卫生。
(三)平衡城乡全民健身发展。一是探索建立单位、街道社区、公安共管共治模式,继续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二是积极培养村级文化代言人,提高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频率和活动质量。三是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四是结合2021年全民健身活动计划,在社区打造社区运动会,在农村结合乡村振兴打道农民运动会,改变以往群众体育办赛过程中,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挑选高手的方式,更突出基于社区、行政村,基于群众经常锻炼的基本单元组织活动和比赛,增强活动趣味性。
(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努力探索相关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体育社团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运行机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明确工作职责,特别注重农村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发挥。二是充分挖掘区内公园、绿地、楼宇屋项、社区空地等空间,统筹建设小型灵活多样的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场地利用率,努力促进区域体育设施整体布局与“15分钟体育生活圈”健身半径要求相匹配。三是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积极与国土、乡镇协调沟通,科学布局、统筹谋划,努力解决土地指标问题,提高体育场地覆盖率,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功能。四是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充分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相关信息,普及健身知识,弘扬健康理念,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加强体育事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规划先行,主动介入,邀请专业人员指导,依托“九十里山水画廊”、悠然南山、悠然蓝溪等资源,打造具有金安特色的品牌赛事。如:国际网球金安公开赛,六安金安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等国际赛事。二是主动发挥与体育协会的联动作用,通过提供场地、器材等方式,引导协会到南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乡镇健身中心等地开展活动,如:足球联赛、广场舞大赛、羽毛球比赛等,从而积聚人气,打造当地知名度。三是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以创新服务、开放融合为理念,以促进体育消费和丰富人民生活为目标,积极推动冰雪体育、户外运动、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特色体育的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不同体育需求相结合,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丰富市场供给,推动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全区全民健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邬效丛
近年来,在区委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工作,大力推进并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围绕“体育强区”战略,着力推动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打造富有金安特色赛事品牌,精心组织群众性多元化系列体育活动,体育强区工作名列全市前茅。全区全民健身工作成效明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1、逐步完备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截止目前,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超出“十三五”规划考核标准。全区共计安装健身路径421条,农民健身点303个,健身步道7条,公共篮球场540块,足球场75块,50%乡镇建成“三个一”项目工程。全区建有4家省级体育生态公园,拥有国家级南山休闲体育特色小镇,省级小球训练基地以及东部新城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场馆,初步形成区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2、不断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全区共有1个体育总会、22个体育社团、4个体育俱乐部,各类体育协会正式会员2千多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近千人,晨晚健身点400多个,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达100%。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经常参加健身锻炼人数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占全区总人口近40%。
3、倾力打造精品赛事金安品牌。连续成功举办4届国际网球金安公开赛,3届大别山(金安)国际马拉松赛,2019年该项赛事荣获中国田径协会颁发的金牌赛事,实现从铜牌到银牌到金牌三级跳。品牌赛事扩大了金安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推动了金安体育事业不断跨越新高度和全民健身广泛开展。
4、大力加强政策和经费保障。2016年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六安市金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2018年制订了《六安市金安区体育运动产业规划》、《六安市金安区体育强区实施方案》,为强力推动,加强保障,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共计投入政府资金近千万元。
二、存在问题
1、全民健身缺场地。区级“五个一”工程缺3个(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场馆、标准游泳馆),社区健身场地面积普遍较小不达标,部分住宅小区无健身设施用地,15分钟城市健身圈还未形成;农村乡镇“三个一”工程覆盖率仅达到50%,普遍存在全民健身场地不足,器材不够,资金配套和后续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与全民健身需求尚有很大差距。
2、城乡发展不平衡。全民健身无论从参加人数、健身场地设施、还是体育组织网络、体育活动开展诸多方面,都是城区优于乡镇,乡镇优于村,发展极不平衡。
3、设施管理不到位。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没有明确的管理和维护责任单位,普遍存在“管理无单位、维护无人员”现象,损毁较严重,很难发挥应有的健身效益。
4、健身经费缺口大。全民健身工作虽有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但在健身经费投入和服务上还有很大缺口,人均体育活动经费少,未达中等城市水平,且未纳入政府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民健身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工作建议
1、抓住重点,分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区政府要尽快出台并落实《六安市金安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抓重点,补短板,打基础,快起步,以政府主导为龙头,带动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掀起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热潮,加快城区“五个一”、乡镇“三个一”工程全覆盖建设,逐步解决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利用率不高、管理不规范,群众参与率比例低的问题。
2、精准策划,继续打造金安品牌体育赛事。在发扬过去几年成功举办富有金安特色网球品牌赛事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发挥金安自然红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思路,精心谋划,倾力打造好“金安九十里山水画廊”自行车、长跑以及大小球类联赛等各类竞技系列赛事活动。
3、加大投入,努力尝试多方融资渠道。区政府要将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十四五”总规划,逐年加大经费投入,推动体育产业带动旅游、文化以及其它跨界产业整合发展,做到多轮驱动,造浓氛围,广泛推介,使全民健身真正惠及百姓,延伸到基层。
4、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齐抓共管机制。建立单位、社区、公安共管共治模式,推动学校、机关、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采取必要激励措施,挖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时间和潜力;立足基层群众,立足群众体育,组织打造社区、农民运动会,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提高防洪排涝灌溉能力工作的报告
区水利局局长 文继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高防洪排涝灌溉能力工作。
一、金安区十三五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区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区建设规模逐年增加,共完成水利建设工程10大类,主要项目共46个,完成总投资24.38入亿元,其中上级资金7.61亿元,区级资金16.77亿元。(1)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长70.5km(含淠河治理),完成总投资6.84亿元(其中上级资金3.43亿元,区级资金3.41亿元)。(2)水土保持治理。2016年以来共开展7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完成投资7183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总计6896万元,区级资金28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平方公里。(3)小水库建设。完成总投资6.78亿元(其中上级资金1.14亿元,区级资金5.64亿元)。①除险加固小水库,共对10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额1.57亿元。②新建小水库,共新建小水库3座,分别是硃砂冲水库、太平水库和龙潭河水库,均为小ⅰ型,总投资5.21亿元。(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总投资4.83亿元(其中上级资金0.57亿元,区级资金4.26亿元)。解决农村居民62.7万人饮用水问题,其中贫困户2.89万户,7.86万人,2018年底率先在我市乃至全省实现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全覆盖。(5)农田水利工程。完成总投资2.16亿元(其中上级资金1.25亿元,区级资金0.91亿元)。实施农田水利重点县、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共6个项目。(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完成总投资1815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157万元,区级资金658万元)。(7)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总投资8787万元(均为区级资金)。对淠东干渠、三源河进行清淤整治,新建双墩截污闸工程,以及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水利扶贫工程建设。(8)淠史杭灌区续建工程。完成总投资2183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831万元,区级资金352万元)。2018年治理双河分干渠0.60km段滑坡,2020年淠史杭灌区量测水项目。(9)专项债资金工程。总投资1.4亿元(为区级资金)。新建王湾等3座排涝站,以及水毁工程。(10)其它项目。总投资3668万元(其中上级资金2332万元,区级资金1336万元)。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自动测报系统项目、河湖划界以及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力度,实行计划用水,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监管。全区逐年用水总量均控制在分配的计划指标内,城乡供水保证率95%,农业用水保证率达到80%;农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05。扎实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2020年度计划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幅度为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为6.6%。
3、水生态环境进一步修复。实施7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治理面积210km2,新建太平、朱砂冲、龙潭河3座小(1)型水库,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完成三源河、淠东干渠清淤整治,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加强水生态环境管理力度,联合环保部门开展固体废弃物点位排查,依法打击电捕鱼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淠河总干渠金安区河道“三无船只”。全区纳入省级考核的6个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年度考核均达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仍需增强。我区纳入国家河流名录的河道有17条,“十三五”期间共治理了5条主要河流的一部分,陡涧河、新三源河及主要支流还没有治理,集镇防洪还是空白,防洪减灾能力依然不足。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我区淠史杭灌区骨干工程没有完成更新改造,支渠以下渠系工程配套率不高,灌溉水利用率偏低。农村“山、水、林、田、湖、草、沙”缺乏统一规划,水利工程不系统、不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供水保障率需进一步提高。随着乡村振兴整村推进的进展,已建的供水系统将面临新的考验。
3、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现状水资源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尚有差距。 工程布局尚需优化,水资源调控能力较低,干旱季节难以充分发挥规模供水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灌溉管理粗放、用水量大,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高耗水工业比重较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生活用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部分地区 “ 靠天吃饭 ” 威胁粮食安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尚未完全建成,部分农业区抗旱能力较低。
4、水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十三五”规划新建的6座小水库,因土地指标和投入不足只完成4座;山洪沟治理没有实质性进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率不到30%。农村水环境恶化势头没有遏制,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5、水利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程度落后。河湖、水利工程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现代化和信息化设施落后。水利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1、认真落实市、区人代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涉水目标任务;
2、市、区联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水利建设项目,力争挤进重大项目建设笼子;
3、利用好地方债资金、亚行贷款等各级融资平台,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减少地方配套资金比例;
4、解决好土地环保林业等瓶颈和制约因素,简化审批程序,推动水利项目快速落地;
5、解决好水利基础设施建后管护问题,确保已建水工程发挥作用。
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高防洪
排涝灌溉能力专题调研报告
区人大农工委主任 桑朝发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三月中旬,由沈荟副主任带队,相关部门参加在区内、区外开展了实地走访,现场查看和交流座谈,学习了解外地的先进做法,调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1、防灾减灾能力有增强。先后治理了淠河、丰乐河等6条中小河流,治理里程70.5km,完成投资6.84亿元,新建水库3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2座,两项合计完成投资6.78亿元,小水库自动测报系统建成148座,完成投资3668万元。山洪灾害防治,建成水位雨量站16处,投资520万元。
2、农村水利设施再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2.16亿元。2016—2017年全区完成扩挖塘坝2174口,更新改造泵站131座,加固新建小水闸,滚水坝42处,改造灌溉面积30万亩。2018—2020年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完成治理面积 26.68万亩,受益人口约10万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治理11个片区(涉及8个乡镇10个行政村),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打基础、全覆盖、巩固提升”三大攻坚行动,建成日供水万吨以上,水厂3座,千吨以上万吨以下水厂13座。2016年—2018年共铺设直径50cm及以上管网4287.7公里,直径50cm以下管网2420.6公里,共投资4.83亿元,到2018年底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实现全覆盖,供水总人口达67.86万人。淠史杭灌区续建工程投资2183万元,治理双河分干渠一段和淠史杭灌区测量水项目。实施专项国债资金,新建王湾、松墩、龙嘴3座排涝站工程。
3、生态环境建设有成效。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完成黄墩、龙王岩、金花堰等7条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完成投资878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平方公里,新增蓄水量340万方,减少土壤侵蚀量23万吨,对淠东干渠、三源河进行清淤整治,新建双墩截污闸工程,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水利扶贫工程,完成总投资7850万元。
4、防灾减灾信息化已形成。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区、乡、村三级防灾减灾网络,扎实有效地把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各项制度和应急技术落实落地,各级党政负责齐抓共管局面已初步形成。
二、目前我区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存在的问题
1、防灾减灾基础工程仍然不牢。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欠账较多,全区纳入国家河流名录的河道(较大的)有17条,“十三五”期间只治理了5条,还有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集镇防洪设施相当薄弱。农村水利灌溉工程不系统、不完善,干渠、支渠、毛渠不配套,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2、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区年降雨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江淮分水岭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夏季雨水多,春秋季降雨少,基本上是“三年一旱,五年一涝”,农田水利灌溉能力十分重要,全区的防汛抗旱有效灌溉任务还十分艰巨。
3、防灾减灾能力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不高。多数河库坝、水利工程管理、调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现代化和信息化设施落后,基层水利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不到位。
三、工作建议
1、抓好“十三五”期间工程的扫尾,落实好“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区“十三五”期间水利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一些较大的工程建成使用,改善了防灾减灾的能力,目前应认真抓好各项工程的收尾,使此发挥长效作用。同时“十四五”水利规划应从现在开始,逐步抓好落实。
-
继续增加投入,争取再建成一部分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基础工程,给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保障。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水利项目和资金。利用好地方债资金、银行贷款等融资平台,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
3、注重解决好水利工程建设初期的瓶颈制约,在土地、环保、林地使用方面多予支持。
4、政府和水利行政管理部门,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为基层服务能力,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霍绍斌辞去
金安区人民政府区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2021年5月18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因工作岗位变动,霍绍斌提出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区长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接受霍绍斌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区长职务的请求,并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王雷辞去
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2021年5月18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因工作岗位变动,王雷提出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接受王雷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的请求,并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人员名单
(2021年5月18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决定任命:
黄媛媛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王卫军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劲松为金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决定免去:
郑兴的金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
任命:
林染为东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免去:
罗世军的东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职务。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媛媛代理区长的决定
(2021年5月18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鉴于霍绍斌已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区长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九款的规定,六安市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媛媛代理区长。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次会议出、列席人员名单
一、出席人员(共28人)
主 任:张士银(女)
副主任:杜继坤 李坦军 马德云 汪 峰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大成 |
王世斌 |
方 燕(女) |
江 茜(女) |
朱卫东 |
邬效丛 |
刘学军 |
刘振忠 |
李应安 |
吴康文 |
宋自山 |
陆 斌 |
邵有常 |
林国彬 |
周世仓 |
赵本根 |
赵永坤 |
骆 健 |
夏礼得 |
高 松 |
桑朝发 |
鲍远志 |
满少华 |
|
|
二、请假人员:(5人)
副主任:沈 荟(女)
委 员:李本贵 吴光纯(女) 张迎年(女) 侯晓健(女)
-
列席人员(共20人)
荣维聪 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姜祥龙 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副主任
史新富 区法院院长
阮 兰(女) 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黄定荣 区政府办主任
文继彦 区水利局局长
刘 涛 区应急局局长
张 欣(女) 区体育局局长
凤维生 区城管局局长
唐绪海 双河镇人大副主席
刘伟景 先生店乡人大主席
林 染 东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桑世武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主任
韩自强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副主任
徐国辉 区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副主任
叶明兴 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
袁 振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亚男(女)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姚 杰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职副主任
胡云业(女)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主任